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上海航道局成立发展

2022/07/16144 作者:佚名
导读:(1912-1937年) 1、1912年4月4日帝国主义利用民国政府希望各国承认的机会,逼迫其正式签订《办理浚浦章程》(浚浦章程十二条),并经当时担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批准,成立开浚黄浦河道局(简称浚浦局)。 2、1911年10月,浚浦局总工程师海德生,依据前任奈格原拟的总体规划,制订为期十年(1912年-1921年)的《黄浦江继续整治计划》,工程费银600万两。经核准于1912年5月施行。 3、航

(1912-1937年)

1、1912年4月4日帝国主义利用民国政府希望各国承认的机会,逼迫其正式签订《办理浚浦章程》(浚浦章程十二条),并经当时担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批准,成立开浚黄浦河道局(简称浚浦局)。

2、1911年10月,浚浦局总工程师海德生,依据前任奈格原拟的总体规划,制订为期十年(1912年-1921年)的《黄浦江继续整治计划》,工程费银600万两。经核准于1912年5月施行。

3、航道改善后,对港口航运和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上海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已经在世界大港中崭露头角,1928年名列世界第14位。1931年,进出上海港货物3797万吨(进口2100万吨),比1928年提高近10%,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七大港。

战时与战后的浚浦局

(1937-1948年)

1、抗日战争开始后,浦江两岸战乱频繁,浚浦局的船舶设备尽遭掠夺,疏浚工程全面停顿。日军利用黄浦江航道作为入侵的跳板,给上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严重破坏了黄浦江航道。

2、日本帝国主义置黄浦江急需而不顾,扣留并强行“租”用大批船只去日本,上海浚浦局损失惨重。1938年10月28日,上海《申报》称:“上海浚浦局被日方所扣挖泥技术船,计有建设、海马、海龙、海虎、测量船等大小十艘。近以黄浦水流及航路均已引起重大影响,淤泥日积,致河床日狭。”

3、战时,众多浚浦局职工弃业从戎,依然参加抗战部队,打击日本侵略军。留局职工则以各种方式反抗日军统治,拒绝随船去日本,日军只得招募社会“闲杂人员”充当船员。 上海解放前夕,航道职工全力开展增薪保船和护产斗争迎解放。大型万吨自航耙吸挖泥船“建设号”船员拒赴台湾。

1948年冬,中共地下党员李正文通过孙恩元(李的联络员),和兼局长丁贵堂正式会面,要求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设置障碍堵住航路,保护海关财产,阻挠物资运台,保护党的干部和民主人士进出安全,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曾被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达40多年的上海港口治理养护权,终于回到人民手中,旧浚浦局得到新生。

军管会接管浚浦局后,积极恢复生产,维护黄浦江航道的畅通,施工区域也扩展到江浙沿海及长江部分地区。上海区疏浚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了港口运输业的发展。期间,还排除国民党飞机的骚扰,全力投入南京浦口抢险工程。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河道工程局(于196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航道局)挖潜改造增加生产,取得显著成效。自1963年起又以三年时间继续贯彻中央调整方针,人员工人增加了30%,生产稳中有升。“文革”开始以后,经营管理和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干扰。直至70年代初,航道疏浚出现增长势头,黄浦江的维护得以加强,长江口航道治理被确定为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1971年国产4500方挖泥船“劲松”、“险锋”投入长江口使用。为贯彻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指示,编制了1973—1975年三年计划和“五五”期间发展规划,六年完成投资33073万元,先后引进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等十余艘。

1976年6月,长江口南槽航道7米航槽通航。长江口航道成为人工常年维护的通海航道。

1978年5月,航道局升格为交通部直属一级单位。

浚浦局的新生和发展

(1949-1957年)

1、上海刚一解放,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接管江海关的同时,一并接管了浚浦局。1950年1月,浚浦局改由军管会财军委航运处接管,接管专员为李益民。接管工作“各按系统,整套接受,经过调查研究,逐步改造”,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为迅速恢复生产,广大职工积极清理和疏通航道,为确保航道畅通而努力。1950年2月,参加南京浦口抢险工程的船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顾国民党飞机的骚扰,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持生产,完成的工程量是解放前上海港两年挖泥量的总和。1954年长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洪峰记录的洪水,直接威胁20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海区疏浚队数百名职工昼夜不停连续奋战,为泄洪排险,减轻灾情做出了贡献。

3、在三年恢复生产的基础上,1953年-1957年,上海区疏浚队通过改造旧企业建立新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超额完成“一五”计划,促进港口运输业的发展。

前进中的上海航道局

(1958-1972年)

1、“二五”期间,河道工程局广大职工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1961年以后贯彻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航道工作呈前进势头。

2、河道工程局自1963年起以三年时间继续贯彻中央调整方针,疏浚综合能力增长了10%,船员工人增加了30%,生产稳中有升。

20世纪50、60年代,长江口航道治理研究工作提到议事日程。1971年国产4500方挖泥船“劲松”、“险峰”投入长江口使用。

航道局在大建港期迅速发展

(1973-1978年)

1、为贯彻周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编制1973-1975年三年计划和“五五”期间发展规划,至1978年,六年完成投资33073万元。

2、根据交通部、国家建委为长江口航道改善方案的审定意见,上海航道局建立“长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处”和横沙基地,并进行航标布设和航道扫测,同时根据北槽河势变化,改选南槽并开展“大会战”。1976年6月,长江口南槽航道7米航槽通航。长江口航道成为人工常年维护的通海航道。

3、在全国大建港中,上海航道局承担华东地区及各主要沿海港口及北方部分港口的航道疏浚、吹填任务,工程量成倍增长。

党的十一中三中全会以后,上海航道局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从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在发展中抓改革,在改革中促发展,上海航道局开始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上海航道局以“振兴民族疏浚产业”为己任,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耙吸船舱容位列世界第五。

上海航道局施工足迹遍布中国沿海和大江南北,先后承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太仓中远国际城陆域围堤工程、洋山深水港工程、唐山曹妃甸围海造地工程、黄骅港深水航道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1981年12月27日,航绞1001轮率先走出国门,上海航道局成为我国疏浚行业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先后承接亚洲、美洲和非洲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道疏浚、吹填等工程共计100多项。

上海市航道局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