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俄管道项目都注定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工程。从最初的酝酿和谈判开始,中俄管道在人们的视线中已经走过十几年。对于双方来说,这十几年是一种期待和守望。
据俄海关统计,2008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2.6%和12.7%,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分别占世界的20.7%和22.5%。俄罗斯的油气走向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尽快实现国家振兴。这为彼此接近和实现经济互补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这种互补性很快在能源合作方面找到共同语言。但是,上述优越的前提条件并不意味着两国在石油资源领域的合作会一帆风顺。专家指出,油气合作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又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这也是中俄管道一谈十几年的内在因素。虽然道路曲折,但合作双赢的大方向却一直没有转变。在双方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中俄管道项目终于摘掉面纱水落石出。事实上,在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你都可以看到双方国家领导人的身影。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中俄项目首先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管道建设的技术问题,也就是管道建设必须满足技术、工艺、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二是管道建设的商务问题,即管道运输的油源必须有保证,有长期原油贸易协议作保证。为尽快推动解决技术问题,中国石油与俄管道公司共举行四次工作会晤。双方就中俄原油管道边境交接计量系统的配置原则及遵循的标准、黑龙江穿越工程最终的设计文件及边境工程设计衔接等技术问题达成共识,管道工程设计获俄政府技术监督总署审查通过,解决了制约管道建设决策的技术问题。
商务问题同样不可小视。中国石油新成立的中俄项目部通过认真收集和分析俄原油出口信息,现场考察中国港口和炼厂的原油进口工作,详细分析俄原油出口至中国和亚太市场的潜力和效益,并参与长期原油贸易谈判,为最终解决影响管道建设的商务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谈到中俄管道的施工,就不能不提到黑龙江穿越工程。这是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工程中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组织最复杂的建设任务,也是在经过对各种穿越工艺方案比选后最终决定由中方负责建设的项目,可以说是中俄管道建设能力的比武场。由于采用定向钻工艺,泥浆质量受施工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一年中最佳的施工周期只有几个月。
为保证黑龙江穿越施工的顺利进行,集团公司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商落实建立专用通信及确定通信频率的相关事宜,组织编制黑龙江穿越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现场考察同样涉及在边境地区开展施工建设的黑龙江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情况,积极与俄方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设立用于管道施工建设的封闭建设区……在广泛的期待目光中,中俄管道破题起飞。
一条中俄管道,为中俄在能源领域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合作留下许多遐想,也为其他项目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竞争与合作同在。只要互利共赢的理念在,中俄合作肯定会走得更远。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