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年月1979 年 3 月在四川峨眉召开了成立大会。
变迁原名隧道工程学会, 1982 年起改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后又统一改为“分会”。
专业范围铁路和公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铁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矿山和洞库等各类地下工程
重大活动与成果
从 1979 年到 1992 年的 13 年间,本会召开了 7 次年会和 20 次专业学术讨论会。曾对京广复线大瑶山铁路隧道施工;虎门跨海工程方案评估;上海延安东路越江隧道;上海和南京的地下铁道规划与设计;天生桥水电站输水隧洞的掘进机施工;北京地铁西单车站工程等进行过学术讨论和技术咨询,对提高以上各项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取得显著效果,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影响,对推动我国隧道施工机械化和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本会还举办过两次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学习班,为普及和推广该项先进技术做出了努力。
国际交流活动
1981 年 6 月 本会在北京举办了中法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讨论会,有中法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
1984 年 10 月 本会协同国际隧道协会( ITA )在北京召开了国际隧协执行委员会议,并同时举办了国际隧道和地下工程学术轮会,有中外代表各 40 人出席会议。
1987 年 9 月 支持上海同济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地下空间与掩土建筑国际学术会议。
1900 年 9 月 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国际隧协第 16 届年会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除国际隧协执委、 29 个成员国代表外,还有百对名国外的论文作者和来宾,中方论文作者、学会理事及有关单位代表共 350 多名。会议出版了论文集共 3 卷。
此外,本会与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隧道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也较密切。
从 1986 年到 1990 年期间,本会副理事长高榘清教授当选为国际隧道协会执行委员兼隧道维修养护工作组成员;曾任本会秘书长范文田教授从 1987 年一直为国际隧道协会的通讯员。在历次国际隧道协会的年会上,本会都提交论文进行交流。从 1978 年起,还积极派代表团出席会议,及时得到了国际科技信息和有关先进技术。
2005 年副秘书长刘维宁教授被选为国际隧道协会的执行委员。
已加入的国际组织
1979 年加入国际隧道协会( ITA ),为其成员国。
出版社
《隧道与地下工程》(季刊,内部发行),由本会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联合出版,截至 1992 年已出版 49 期,后改为《现代隧道技术》。
挂靠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1994 年改为挂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002 年改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正式组建初期,下设岩石隧道施工、喷锚支护及新奥法、隧道力学、地下铁道、防水排水、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工程目录七个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在国际隧道协会的成员国代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宗旨是鼓励地下空间利用和开发,促进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维修技术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科技书刊、对国家科技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专业咨询作用、接受委托、开展技术服务、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技术;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会已是第六届,挂靠在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紧紧围绕铁路和公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铁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矿山和洞库等各类地下工程建设和开发,一大批知名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著名院士、专家、教授、科研员和科技人员广泛而紧密地团结在学会周围,就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咨询工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提高我国地下工程综合技术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会担任理事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钱七虎、郑颖人、王梦恕,施仲衡、孙均、刘建航三位院士曾在理事会担任理事;有轩辕啸雯、王振信、关宝树、张弥、王建宇、侯学渊等一批施工、科研、设计、规划专家担任理事,郭陕云任理事长、万姜林任理事会秘书长。理事会除按时召开年会和参加国际隧协年会外,多次主持两岸三地学术交流,并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重点工程项目论证咨询,如为铁道部所做的京沪高速铁路长江隧道方案论证、多条铁路长大隧道方案论证;为福建、山东、湖北所做的台湾海峡隧道、渤海隧道、武汉过江隧道方案论证;为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等地的铁项目规划实施咨询等等,充分发挥了学会作用。
今后一段时期正是地下工程理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将一如既往、为推进地下工程领域技术进步与领先而继续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服务。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