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前后,从美国传来了发展一种功能性建筑风格的明确启示。在那里产生了纯粹的钢框架结构,墙壁不再承重,而只是加以遮围,一根钢柱到另一根钢柱之间可以随意安装贯通式的窗户。这种宽大的“芝加哥式窗户”有轻巧的金属框,匀称的窗格具有指明未来的意义,充分利用了钢框架区域。沙利文设计的著名的百货商店(图310)就是如此。
他说,“建设一幢大楼的关键是一扇窗子再加上一个分隔柱构成的小房间”,而这些小房间必须“看上去都同样,没有其他配件,因为它们都一样,都有同样的功能”。因为“形式总是遵循一种功能的,这是一个规律”。不过,沙利文的百货商店虽然非常现代化,但在关键的一点上却是传统的:建筑物有一个正面,从而暴露了设计者的一个传统想法,即一幢建筑仍应是表现艺术。正面建筑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就曾把不分方向和正面的环绕式柱廊神庙与其他建筑的建筑线对齐。到了20世纪初,当有影响的建筑学家提出要求,恢复建筑物完整的三维性时,完全可以看出这与远古时期建筑的原始形式有联系,跟当时在绘画与雕塑方面的努力相类似,即也要遵循古代和原始民族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