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兴隆县水利志
兴隆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兴隆县水利志编纂办公室
图片
老虎沟水库
西湾子水库
潘家口水库孙杖子淹没区
伙山子水库
快活林水库
杨树沟水库
转湖梁水库
白马川水库
秋木林水库
老虎沟灌渠
平安堡村引柳河水开垦的稻田
偏岭子喷灌工程
大水泉乡小流域治理工程
双炉台石谷坊坝
老虎沟村坡改工程
黄门子村整修的石梯田
群众投工治理荒山
治理后的牛圈子小流域
水土保持拦沙试验
水利工程队在下河西桥工地施工
用旋转钻机在缺水区打岩石深井
附图
兴隆县水利志研讨会现场
水利志编委会成员
兴隆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水利条件
第一节 地貌土壤
一、地貌
二、土壤
第二节 水文气象
一、气候
二、太阳辐射与日照
三、气温
四、无霜期
五、降水
第三节 河流
一、滦河水系
二、潮白蓟运河水系
第四节 水文地质
一、地层及其岩征
二、地质构造与岩浆岩
三、含水岩组
四、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五、水文地质分区
六、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第五节 社会经济
第二章 水资源
第一节 地表水
一、大气降水
二、地表径流
三、可用地上水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三节 水质
第三章 自然灾害及抗灾
第一节 水旱灾害
一、旱灾
二、水灾
第二节 泥石流
第三节 冰雹灾害
一、冰雹分布
二、降雹的持续时间与冰雹直径
第四节 抗灾
一、防汛抗洪
二、抗旱
第四章 水土保持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
一、无侵蚀区
二、轻度侵蚀区
三、中度侵蚀区
四、严重侵蚀区
五、泥沙
第三节 水土保持措施
一、耕作措施
二、生物措施
三、工程措施
四、存在问题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典型
一、西道沟小流域
二、牛圈子小流域
第五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五章 塘、库工程
第一节 塘坝
第二节 水库
一、老虎沟水库
二、西湾子水库
三、金山子水库
四、二拨子水库
五、群库汇流工程
第三节 病险水库处理
第六章 防洪
第一节 泥石流治理
一、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 河道整治
一、马圈子大坝
二、黄土岭大坝
三、蓝旗营大坝
四、南簿岭劈山改河工程
五、山寨峪河道治理
六、柳河上游河道治理
第三节 城镇防洪
一、城镇防洪工程范围
二、城镇防洪工程现状
三、城镇防洪工程管理及机构
第七章 灌溉
第一节 蓄灌
第二节 引灌
一、引柳灌溉
二、引泃灌溉
三、引洒灌溉
第三节 提灌
一、井灌及机井建设发展概况
二、扬水站、点建设
第四节 典型灌区
一、灌区概况
二、灌区工程
三、施工组织
四、灌区管理
第五节 灌溉科技成果
一、节水技术推广
二、机井测试技术改造
第八章 小水电
第一节 小水电建设
一、水能资源
二、小水电发展状况
第二节 小水电典型工程
一、老虎沟电站
二、三道河电站
第三节 小水电站施工
一、三道河水电站施工
二、杨树沟水库水电站施工
第九章 人畜饮水
第一节 山区饮水
一、基本情况
二、人畜饮水工程
第二节 后靠移民饮用水工程
第三节 病区氟改水
第四节 城乡供水
一、县城自来水建设
二、乡镇自来水工程
第十章 水利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管理体制
一、国家属工程
二、集体属工程
第三节 资金管理
一、国家投资
二、周转金及贴息贷
三、资金的使用
第四节 水利综合经营
第五节 档案管理
第六节 水资源管理
一、管理机构
二、管理工作
第七节 水产管理
一、可利用的水面
二、水产资源种类及分布
三、淡水养鱼的发展
四、水产机构
第十一章 基本工作
第一节 水文站设置
一、李营站
二、蓝旗营站
三、兴隆站
第二节 水利调查和水利区划
一、水资源普查
二、水利工程调查
三、水利区划
第三节 勘测设计
第十二章 水利科学技术
第一节 水政机构
一、机构沿革
二、机构设置
三、下属单位
第二节 科技队伍
一、技术干部
二、技术人员
第三节 技术培训
一、技术干部培训
二、职工培训
三、农村水利员培训
第四节 水利学会
第十三章 人物·文苑
第一节 治水人物
第二节 文苑
一、诗文
二、古迹
三、山水胜景
附录
一、兴隆县水资源管理暂行规定
二、兴隆县河道管理暂行规定
三、兴隆县老虎沟灌渠管理办法(试行)
四、一水巧飞十二岭
五、老虎沟水库、灌渠工伤事故
六、水库移民
七、评稿会诗选
编后记
版权页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