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功能陶瓷的物理性能目 录

2022/07/16171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 绪论 1.1 功能陶瓷的基本性质 1.2 功能陶瓷的分类及应用 1.3 功能陶瓷的发展 第2章 功能陶瓷的电导 2.1 量子电导理论初步 2.1.1 波粒二象性 2.1.2 费米能级 2.2 电导、电导率与电阻率 2.3 载流子 2.4 离子电导 2.4.1 晶体的缺陷及其浓度 2.4.2 离子载流子的迁移 2.4.3 离子电导率 2.5 电子电导 2.5.1 晶体中电子的能带 2.5.2

第1章 绪论

1.1 功能陶瓷的基本性质

1.2 功能陶瓷的分类及应用

1.3 功能陶瓷的发展

第2章 功能陶瓷的电导

2.1 量子电导理论初步

2.1.1 波粒二象性

2.1.2 费米能级

2.2 电导、电导率与电阻率

2.3 载流子

2.4 离子电导

2.4.1 晶体的缺陷及其浓度

2.4.2 离子载流子的迁移

2.4.3 离子电导率

2.5 电子电导

2.5.1 晶体中电子的能带

2.5.2 电子载流子的浓度

2.5.3 电子载流子的迁移及迁移率

2.5.4 影响电子电导率的因素

2.6 空间电荷效应

2.7 高温直流负荷下陶瓷材料的电化学老化

2.8 陶瓷的表面电导

2.9 玻璃的电导

2.10 功能陶瓷材料的电导

参考文献

第3章 功能陶瓷的极化

3.1 极化强度

3.2 表面电荷

3.3 介电系数

3.4 极化强度P与介电系数ε的关系

3.5 克劳修斯"para" label-module="para">

3.6 极化的基本形式

3.6.1 位移极化

3.6.2 松弛极化

3.6.3 其他极化形式

3.7 陶瓷材料的极化

3.7.1 混合物法则

3.7.2 陶瓷介质的极化

3.7.3 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4章 介质耗损

4.1 介质损耗及其基本形式

4.1.1 介质损耗

4.1.2 电导损耗

4.1.3 离子松弛损耗

4.2 有电导的陶瓷介质损耗

4.2.1 恒定电场下的吸收电流

4.2.2 交变电场下的极化电流和电流叠加原理

4.3 陶瓷材料的介质损耗

4.3.1 离子晶体的介质损耗

4.3.2 玻璃的介质损耗

4.3.3 电离损耗和结构损耗

4.3.4 降低陶瓷材料介质损耗的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陶瓷材料的击穿

5.1 介质的击穿

5.2 击穿的基本形式

5.2.1 热击穿

5.2.2 电击穿

5.3影响陶瓷材料击穿强度的因素

5.3.1 不均匀介质中电压的分配

5.3.2 陶瓷中的内电离

5.3.3 表面放电和边缘击穿

5.3.4 强电场作用下介质的应力

参考文献

第6章 铁电体和铁电性

6.1 铁电体

6.2 BaTiO3晶体

6.2.1 BaTiO3晶体的结构

6.2.2 BaTiO3晶体的电畴结构

6.2.3 BaTiO3晶体的介电"para" label-module="para">

6.3 BaTiO3基陶瓷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6.3.1 BaTiO3基陶瓷的一般结构

6.3.2 BaTiO3基陶瓷的电致伸缩和电滞回线

6.3.3 BaTiO3陶瓷的介电系数"para" label-module="para">

6.3.4 压力对BaTiO3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6.3.5 BaTiO3陶瓷的击穿

6.3.6 BaTiO3陶瓷的老化

6.3.7 铁电陶瓷的非线性

6.3.8 BaTiO3陶瓷的置换改性和掺杂改性

6.4 铁电陶瓷的应用

6.4.1 BaTiO3基介质瓷的应用和典型材料

6.5 反铁电陶瓷的性能及其应用

6.5.1 反铁电体的微观结构

6.5.2 反铁电介质陶瓷的特性和用途

6.6 铁电半导体陶瓷材料

6.6.1 BaTiO3陶瓷的半导化

6.6.2 影响BaTiO3陶瓷半导化的因素

6.7 半导体陶瓷的应用

6.7.1 表面层陶瓷电容器

6.7.2 晶界层陶瓷介质及晶界层陶瓷电容器

6.8 弛豫铁电体、研究与应用

6.8.1 弛豫铁电体的特性

6.8.2 弛豫铁电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6.8.3 弛豫铁电陶瓷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压电性

7.1 自发极化与铁电性

7.2 压电效应

7.3 压电晶体

7.4 压电陶瓷材料的极化

7.5 压电陶瓷的主要参数

7.5.1 频率常数N

7.5.2 机电耦合系数

7.5.3 机械品质因数

7.5.4 弹性柔顺常数

7.6 压电陶瓷的压电方程

7.6.1 第一类压电方程组

7.6.2 第二类压电方程组

7.6.3 第三类压电方程组

7.6.4 第四类压电方程组

7.7 压电振子

7.7.1 压电陶瓷振子

7.7.2 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

7.8 压电陶瓷性能的稳定性

7.9 压电陶瓷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章 功能陶瓷的力学性质

8.1 陶瓷材料的受力形变

8.1.1 应力"para" label-module="para">

8.1.2 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

8.1.3 陶瓷材料的塑性形变

8.2 断裂力学基础

8.2.1 理论断裂强度

8.2.2 Griffith断裂理论

8.2.3 材料的断裂韧性

8.3 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热学性能

9.1 晶格热振动

9.1.1 一维晶格的本征振动

9.2材料的热容

9.2.1 热容的概念

9.2.2 固体热容理论揭示

9.2.3 材料的德拜温度及相变

9.3 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9.3.1 热膨胀系数

9.3.2 固体热膨胀机理

9.3.3 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

9.3.4 多晶体复合材料热膨胀

9.4 材料热传导

9.4.1 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9.4.2 热传导理论

9.4.3 多相和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9.4.4 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9.5 材料的抗热震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 功能陶瓷的光学性质

10.1 光通过介质的现象

10.1.1 折射

10.1.2 色散

10.1.3 反射

10.1.4 吸收

10.1.5 散射

10.1.6 透射

10.2 无机材料的颜色

10.3 无机材料的红外光学性质

10.3.1 红外技术

10.3.2 红外透过材料

10.3.3 红外探测原理

10.3.4 热探测器材料

10.4 材料的光发射

10.4.1 材料发光的基本性质

10.4.2 荧光和磷光

10.4.3 发光二极管

10.5 光电效应

10.5.1 光生伏特效应

10.5.2 光电转换效率

10.6 非线性极化

10.7 电光及声光材料

参考文献

第11章 功能陶瓷的磁学性能

11.1 绪论

11.2 磁性的种类

11.3 材料的磁性来源

11.3.1 材料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

11.3.2 电子轨道磁矩

11.3.3 电子自旋磁矩

11.3.4 原子的总磁矩

11.4 宏观物质的磁性

11.4.1 强磁性物质的磁性特征

11.4.2 亚铁磁性氧化物的磁性

11.5 与磁性有关的交叉物理效应

11.5.1 磁热效应

11.5.3 磁光和光磁效应

参考文献

第12章 功能陶瓷的耦合性质

12.1 功能材料的压电效应

12.2 功能材料的热释电效应

12.2.1 热释电现象

12.2.2 热释电体的结构特点

12.2.3 热释电效应的热力学

12.2.4 热释电系数

12.3 功能材料的电光效应

12.4 功能材料的光电效应

12.5 功能材料的磁光效应

12.5.1 磁光效应

12.5.2 磁光材料及应用

12.6 功能材料的声光效应

12.6.1 声光相互作用:布拉格衍射和拉曼"para" label-module="para">

12.6.2 声光效应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3章 敏感陶瓷的性质

13.1 热敏陶瓷

13.1.1 陶瓷热敏电阻的基本参数

13.1.2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主要特性及理论模型

13.1.3 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13.1.4 热敏电阻的稳定性

13.1.5 NTC热敏电阻的应用及发展

13.2光 敏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应用

13.2.1 光电导效应

13.2.2 光敏电阻陶瓷的主要特性

13.2.3 光敏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发展

13.2.4 铁电陶瓷的电光效应、应用及其发展

13.3 湿敏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13.3.1 湿敏陶瓷的主要特性

13.3.2 湿敏机理

13.3.3 湿敏陶瓷材料及元件

13.3.4 湿敏陶瓷元件的应用

13.4 压敏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13.4.1 压敏半导体陶瓷的基本性能

13.4.2 ZnO压敏陶瓷

13.4.3 ZnO压敏陶瓷的导电机理

13.4.4 压敏陶瓷材料和应用

13.4.5 压敏电阻的应用

13.5 气敏陶瓷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13.5.1 气敏元件的主要特性

13.5.2 等温吸附方程

13.5.3 SnO2系气敏元件

13.5.4 氧化锌(ZnO)系气敏元件

13.5.5 氧化铁系气敏元件

13.5.6 气敏陶瓷元件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14章 生物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

14.1 生物陶瓷材料的基本分类

14.2 生物惰性陶瓷

14.2.1 氧化铝陶瓷

14.2.2 氧化锆陶瓷

14.2.3 碳材料

14.3 表面活性生物陶瓷

14.3.1 生物活性玻璃和玻璃陶瓷

14.3.2 羟基磷灰石

14.3.3 磷酸钙骨水泥

14.4 生物可降解陶瓷材料

14.4.1 硫酸钙

14.4.2 β"para" label-module="para">

14.5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14.5.1 纳米氧化铁

14.5.2 纳米羟基磷灰石

14.5.3 其他纳米材料

14.6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14.6.1 生物活性陶瓷之间的复合

14.6.2 生物活性陶瓷与生物惰性陶瓷的复合

14.6.3 生物活性陶瓷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复合

14.6.4 生物活性陶瓷与金属表面的复合

14.6.5 生物活性陶瓷与人体组织中的有机质复合

参考文献

第15章 超导电性

15.1 超导电现象和超导临界参量

15.2 超导体的性质

15.2.1 完全抗磁性

15.2.2 约瑟夫逊效应

15.3 超导电性的唯象理论

15.4 超导体的分类

15.4.1 元素超导体

15.4.2 超导合金

15.4.3 超导陶瓷

15.5 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与前景

15.5.1 超导量子干涉计SQCID

15.5.2 超导变压器

15.5.3 磁通变换器

15.5.4 超导计算机

15.5.5 射频量子干涉仪

15.5.6 混频器

15.5.7 多层结构

15.5.8 高温超导无源、有源微波器件

15.5.9 超导电缆

15.5.10 超导同步发电机

15.5.11 超导磁能存储系统

15.5.12 超导电磁推进系统

15.5.13 超导磁悬浮装置

15.6 提高超导陶瓷Tc及Jc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

16.1 纳米材料的概念

16.2 纳米材料的超塑性

16.3 纳米固体材料热学性能

16.4 纳米固体材料光学性能

16.5 纳米固体材料磁学性能

16.6 纳米固体材料电学性能

16.7 纳米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