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是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首要工作,除保护好古建筑文物之外,还包括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他们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的作用,去见证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
由于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所以,建筑应当是多元化,而不能是一元化或全球一体化。但是,恰恰是在近二三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也演绎了一场“建筑一体化”的悲剧。这场悲剧的后果,是使中国各城市、各地区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逐步消失,带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几乎丧失殆尽。
对这种现象,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尖锐批评,德国《明星》画刊在一期报导中写道:“被誉为世界最美丽城市之一的北京,现在与亚洲其它大城市如曼谷和雅加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八车道的环形路,玻璃外墙的办公大楼和饭店使整个城市改变了模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几千个村庄、小镇和大城市的老房子地区被夷为平地,随之消失的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建筑和古村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许多证物”。“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看上去都一个样”。“这个国家在使自己失去过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一些国外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他们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进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和设计观念,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建筑文化根基本来就很薄弱的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已经并将继续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造成全球一体化负面效应的加剧,造成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的进一步消亡,造成民族文化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泯灭。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固有的民族文化在建筑领域能否继续保存的问题。 述
2008年时,一名不知所谓的房产商,声称要炸掉故宫修商品房,可能由于民愤太大,而且毕竟在北京,因此显得太显眼,因此而没得逞。600多岁的故宫和现今上千岁的古建筑相比还是差了点年头,但由于一个是国家的象征,一个是普通的文化遗产。因此,一些黑心的“红顶商人”联合一些黑心和法盲政府官员,就打上了这些千岁古建筑的主意。
按照法律法规,当经济遇到保护文物的时候要为文物让道,但在当今唯GDP论的经济发展中,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座座的历史建筑被拆除建成商品房,因为房地产更能拉动当地的经济GDP,而文物却不能,反而会花费当地政府的经费,一个是近,一个是出,在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和政绩以及有犯罪倾向的某些政府官员眼里,拆除古建筑建商品房就是一个上上策了。
照这个速度下去,百年之后,中华儿女只能在照片和历史影像中才能看到自己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了。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