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哈尔滨市防洪工程防洪工程现状

2022/07/16214 作者:佚名
导读:1954年对城市防洪堤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城市防洪堤全长达到34km,防洪能力有所提高。1957年洪水后,哈尔滨城市防洪堤设计标准提高到防御1957年洪水,流量为12200m3/s,水位为120.3m,设计堤顶超高1.7m。沿江岸的堤防卤道里、道外和东大坝3段组成,堤长17.5m,1958年全线建设全成。此外,还建设了贯穿市区的与江岸堤防连接的阿什河堤(长7.46km)以及马家沟河堤。有90%以上

1954年对城市防洪堤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城市防洪堤全长达到34km,防洪能力有所提高。1957年洪水后,哈尔滨城市防洪堤设计标准提高到防御1957年洪水,流量为12200m3/s,水位为120.3m,设计堤顶超高1.7m。沿江岸的堤防卤道里、道外和东大坝3段组成,堤长17.5m,1958年全线建设全成。此外,还建设了贯穿市区的与江岸堤防连接的阿什河堤(长7.46km)以及马家沟河堤。有90%以上采用干砌块石、混凝土板和浆砌石等护坡。两岸堤距2km~10km。1985年城市防洪堤达42.8km。1986年大水后,对哈尔滨市堤防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加高加固,使顾乡堤、道里堤、化工堤、道外堤、港务局附近河口横堤、东大堤、阿什河堤以及一、二水源围堤等沿江堤防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允许泄量15700m3/s。1991年大水后又修建了太阳岛月亮湾、上坞堤防,其堤顶高程为121.5m。1998年松花江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单独由嫩江来水形成的特大洪水。哈尔滨站实测最高洪水位120.89mm,最大洪峰流量16600m3/s,均超过1957年。但由于哈尔滨市区防洪大堤已多次加高加固,加之嫩江堤防溃决分流和几十万军民大力抗洪抢险,保住了哈尔滨市区大堤的安全。

松花江上游已建的白山、丰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2500km2,对调节松花江上游洪水和哈尔滨市防洪起到一定作用。嫩江拟建的尼尔基水库,对哈尔滨市也有一定的防洪作用。

哈尔滨市下游的阿什河和马家沟河已有堤防保护,其洪水一般不与松花江洪水遭遇,对哈尔滨市威胁不大。市区暴雨洪水,当松花江水位低于城市地面时,自流排泄。水位高时采取抽排。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