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区为回焊,亦是整个过程中达到温度最高的阶段。最重要的即是峰值温度,也就是整个过程中所允许之最大温度。常见的峰值温度为高于焊料液化温度的20至40℃以上。此一限制是由组件之中,高温耐受度最低的电子元件而定(最容易受到热破坏的元件)。标准的原则是以该温度容忍值减去5℃。温度的监控相当重要,超过峰值温度可能会造成元件内部的金属晶粒损坏,并可能造成金属互化物的产生;过低的温度可能会造成焊膏冷焊与回流不良。
“液态以上时间”(Time Above Liquids;TAL)或称“回流以上时间”,指的是焊料化为液态的区间。助焊剂可降低接合处的表面张力,并让各别焊球在融熔时结合。如果配热的时间超过制造商的设定,可能使助焊剂过早激活或者内含之溶剂过度消耗,过度干燥的焊膏会导致焊接点无法成型。
加温时间或温度不足会导致助焊剂清洗效果下降,导致润湿不足、溶剂与助焊剂去除的不充分,甚至可能造成连接点的缺陷。专家通常建议TAL越短越好,不过大多数的焊膏要求TAL最短至少需30秒。虽然没有具体的理由显示如何定义此30秒,但推测在不同设计之电路板上会存在某些温度未测区域的死角,因此设定最低允许时间为30秒可降低某些未测区域无法达到回流峰值温度的可能性。定义出一个最低回流时间上限也可成为因烤箱温度不稳定而造成峰值温度波动的安全界线,液化时间的理想状况应保持液态60秒以下,额外的液化时间可能会催生出过多金属互化物,导致连接点的脆化。电路板与元件也可能在过长的液化时间下受到破坏,大多数的组件都会提供明确定义的可承受温度与其曝温时间。过低的液化时间可能造成溶剂与助焊剂未释出,而造成潜在的连接点冷焊钝化以及焊接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