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和研究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进一步夯实国土空间绿色发展的科学基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二、工作过程与创新成果
1.完成了以“五市五区域”为样点的评价方法探索工作
本项目在十二五时期,先后在兰州、南昌、上海、呼和浩特、雅安等地市及桂西资源富集区、长株潭城市群、江苏沿海地区、杭嘉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区域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探索工作,并形成相关评价成果。
2、形成了评价技术要求
在“五市五区域”为样点的评价探索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及应用方向,形成了《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土地部分)。
3、完成了7省市的评价技术验证工作
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要求(土地部分)为指引,在7个试点省份(天津、山东、福建、内蒙、江西、甘肃、四川)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技术方法验证工作,形成相关基础数据集、评估报告及技术方法修改建议。
4、开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
以试点省份县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技术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基础,收集土壤普查、农业普查、森林资源清查、水利普查、环境质量监测、地质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生态功能区划、水资源综合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成果和资料信息。以县域和市域为评价单元,综合评价以建设用地压力状态指数、耕地开发压力状态指数为核心的关键指标,根据不同类型县域和市域的指标合理值范围,综合分析测算和确定土地承载状况等级,解析土地综合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原因,提出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对策建议。
5、完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我部在国土资源环境方面积累的全覆盖、高精度、多要素海量数据(范围覆盖全部陆域国土,精度多为1:1万比例尺,要素包括土地、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等),紧扣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等应用需求,运用底线思维和短板原理,建立科学的、解释性强的评价技术方法,形成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力的评价结论。
三、成果应用
1、在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报告》,成果得到张高丽副总理高度认可,批示“要重视和用好评价成果,请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认真研酌。”
2、基于研究成果形成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土地部分),在各地开展的广泛实践中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3、形成的《全国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被各地广泛应用,对各地编制国土规划等相关空间性规划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助推形成绿色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4、形成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和部分地区评价成果,为落实中财办改革要求,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