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是实现“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展了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在起步阶段,理论基础和技术研究相对薄弱。突出表现为缺乏科学统一的项目规划设计标准、验收标准等,使整理出的土地面积不实、质量不高或影响生态环境,制约土地整理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影响耕地总量平衡目标的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研究是国土资源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围绕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三个方面建立的技术标准。主要科学技术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三部分,是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编制规程包括规划的原则、期限、编制依据,规划的组织准备、技术方案,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土地整理区结构与布局调整、划定,规划方案的拟定与规划协调,规划的实施措施,规划成果,规划效力等。规划设计规范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等。将项目规划设计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权调整结合起来。验收规程提出考核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与相应的考核标准等,将项目管理与土地开发整理结合起来,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价及考核问题,提出考核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考核方法与标准等。 三项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无章可循的状况,三项标准在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评审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重点项目、补助项目的规划设计、验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土地置换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研究成果是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批行业标准,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起步探索阶段向全面推开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三项标准的制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准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保障、促进《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顺利实施,对于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折抵置换等政策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初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框架,引导全国土地整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支持;兼顾质量、环境、经济,将人文理念引入土地整理工作,统筹规划、重视生态、科学实施、规范管理,影响深远,效益显著。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