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土壤液化机理和危害

2022/07/16378 作者:佚名
导读:大量实验和历史表明,土壤液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土壤必须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动荷载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上述两个条件的土壤都能液化。饱和的土在受到动荷载的往复剪切作用下,颗粒排列将趋于密室(剪缩性),如果土的透水性很差的话,土壤的孔隙水压力将会很难排出,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土壤的有效应力却在减小,当孔隙水压力与土壤的固结压力相等时,有效应力减小于零,土的抗剪强度完全消失,处

大量实验和历史表明,土壤液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土壤必须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动荷载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上述两个条件的土壤都能液化。饱和的土在受到动荷载的往复剪切作用下,颗粒排列将趋于密室(剪缩性),如果土的透水性很差的话,土壤的孔隙水压力将会很难排出,从而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土壤的有效应力却在减小,当孔隙水压力与土壤的固结压力相等时,有效应力减小于零,土的抗剪强度完全消失,处于没有抵抗外荷载能力的悬浮状态,土壤就发生了液化。

发生液化的土类主要有两种:砂土和粉土。因为他们的透水能力很弱,而且粘聚力也很弱。碎石、砾石、砾砂的渗透性好,抗剪强度也很高,很少发生液化。粘土和粉质粘土间有黏性亦不易液化。中、粗、砾砂也常发生液化,但比粉、细砂和粉土要少些。砾石虽透水性好,但如果地震动很强或上覆透水性很差的土层,也可能发生液化。

地震、波浪、车辆、机器振动、打桩以及爆破等都可能一起饱和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其中又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的土体液化的危害性最大,它具有面广、危害重等特点,常能造成场地的整体性失稳。因此,近年来一起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震引起砂土壤液化造成的灾害宏观表现主要有:

1.喷砂冒水 液化土层中出现相当高的孔隙水压力,会导致低洼的地方或土层缝隙处喷出砂、水混合物。喷出的砂粒可能破坏农田,淤塞渠道。喷砂冒水的范围往往很广,持续时间可达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水头可达2~3m。

2.震陷 液化喷砂冒水会带走大量土颗粒,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使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3.滑坡 在岸坡或坝坡中的饱和砂粉土层,由于液化而丧失抗剪强度,使土坡失去稳定,沿着液化层滑动,形成大面积滑坡。

4.上浮 贮罐、管道等空腹埋置结构可能在周围土体液化是上浮,对于生命线工程来讲,上浮常常引起严重的后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