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结构体直径的大小,一般把土壤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颗粒之间互不连接,结构完全松散的土壤结构称为单粒结构(Single structure),这种土壤结构主要分布在粗粒土壤和未固结的漠境尘暴沉积物中,主要由粗的砂砾,粉砂砾和石砾组成,有的研究者称其为无结构的土壤(Structureless),它是土壤荒漠化的主要标志与特征。土体由紧密堆砌的、大的粘结土块构成的结构称为整块结构(Massive Structure),这种结构在干燥的有机质贫乏的粘土中分布较多,我们经常所讲的块状、核状、柱状及片状结构均属此类型。
在单粒结构和整块结构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的土壤结构类型称为团聚结构(Aggregate),其土壤颗粒相互连接成半稳定的直径较小的土团,它内部的松紧程度比块状结构疏松,结构孔隙多样,它是植物生长最理想的结构状态,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结构体形状,一般把土壤结构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块状结构体(Block cloddy):其特点是长、宽、高大体近似,形状近似于立方体形;棱角不明显,基本上是浑圆形;内部较为紧实。主要形成于质地较粘、有机质缺乏、耕作不良的耕层或在土壤的B层的上半部,俗称坷垃。坷垃形成后在块与块之间易形成大孔洞,易跑风漏墒,使作物根系产生“吊死”现象,影响幼苗出土,即如农谚“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所述。它是农业生产中一种不良性状的结构。块状结构直径大于10cm时会对作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大于4cm时危害程度较为明显,在2 至4cm之间的危害程度不是很大。表层块状结构层可抑制土壤反盐。可见块状结构体大小与松紧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主要指标。在我国黄土地区农田土壤耕层,块状结构体经常产生,进一步研究它的大小,紧实性等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核状结构(Concretionary):其特点是长、宽、高大体近似,类似于块状结构;棱角非常明显;内部非常紧实;一般情况下比块状结构小。主要形成于质地比较粘重、有机质极其缺乏的土壤中,一般在耕层以下的底土中。这种结构的紧实是由于胶结质CaCO3、Fe(OH)3,Al(OH)3的胶结作用形成的。是农业生产中一种不良的结构。对黄土地区揭示CaCO3 等无机胶体作用对于探求土壤结构形成机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