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概述 1
1.1 地质学概貌 1
1.1.1 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及学科分支 1
1.1.2 地质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 1
1.1.3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历史沿革 2
1.2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作用及学科特点 4
1.2.1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作用 4
1.2.2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学科特点 5
1.2.3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5
1.2.4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重要成果 6
1.2.5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历史沿革 7
思考题与习题 8
第2 章地球概貌 9
2.1 地球的圈层与地壳 9
2.1.1 地球的基本参数 10
2.1.2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10
2.1.3 地球的内部圈层 12
2.1.4 地球的外部圈层 13
2.1.5 地球表面的形态 16
2.2 岩石中的矿物 16
2.2.1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17
2.2.2 矿物的化学成分 18
2.2.3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 20
2.2.4 典型矿物的认识与鉴别 24
2.3 地壳中的岩石 27
2.3.1 火成岩 28
2.3.2 沉积岩 30
2.3.3 变质岩 33
2.3.4 岩石的转化 35
思考题与习题 35
第3 章地球的地质作用 37
3.1 地球地质作用的特点 37
3.1.1 地质作用能源的特点 37
3.1.2 地质作用的分类 38
3.2 火山的形成机制 38
3.2.1 火山构造 38
3.2.2 火山喷发物 39
3.2.3 火山喷发的类型 40
3.2.4 地球上的火山分布情况及特点 41
3.3 地壳运动 42
3.3.1 地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42
3.3.2 地球构造运动的证据 44
3.3.3 岩层的产状 45
3.3.4 岩石的变形 46
3.3.5 褶皱构造 47
3.3.6 断裂构造 49
3.3.7 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51
3.3.8 地质图的特点及阅读分析方法 53
3.4 外力地质作用 53
3.4.1 风化作用 53
3.4.2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54
3.4.3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58
3.4.4 海洋的地质作用 59
3.4.5 风的地质作用 60
3.4.6 冰川的地质作用 60
3.4.7 负荷地质作用 61
3.4.8 剥蚀作用 61
3.4.9 搬运作用 62
3.4.10 沉积作用 62
3.4.11 成岩作用 64
思考题与习题 65
第4 章地球的地质历史 66
4.1 地质历史的确定依据 66
4.1.1 地层 66
4.1.2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67
4.1.3 化石 67
4.2 地质历史的分期 68
4.2.1 地质年代单位 70
4.2.2 年代地层单位 70
4.3 地质历史与地貌的关系 71
4.3.1 太古代(宙)特征 73
4.3.2 元古代(宙)特征 74
4.3.3 古生代特征 74
4.3.4 中生代特征 78
4.3.5 新生代特征 80
4.3.6 地球上现在仍生存的史前生物 81
思考题与习题 81
第5 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82
5.1 地球的大陆与大洋的分布 82
5.1.1 大陆的地势特征 82
5.1.2 海底的地势特征 82
5.2 地球大陆和海底的地貌特点 83
5.2.1 地貌形态 83
5.2.2 大陆及构造地貌 84
5.2.3 风化作用 92
5.2.4 重力地貌 95
5.2.5 海底地貌 99
5.3 地球地貌的成因 99
5.3.1 地球地貌的形成机理 99
5.3.2 地貌的地带性 102
5.3.3 地球海底地貌的形成机理 105
思考题与习题 105
第6 章地球表面的流水地质作用 106
6.1 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 106
6.2 流水的侵蚀作用 106
6.3 流水的搬运作用与堆积作用 107
6.3.1 流水的搬运作用 107
6.3.2 流水的堆积作用 108
6.4 流水的地貌特征 109
6.4.1 暂时性流水地貌 109
6.4.2 河流地貌 112
6.4.3 流域地貌 122
思考题与习题 125
第7 章地壳的岩溶地质作用 126
7.1 岩溶作用的特点 126
7.1.1 溶蚀作用 127
7.1.2 冲蚀作用 128
7.1.3 崩塌作用 128
7.1.4 堆积作用 128
7.1.5 岩溶水的分布和运动对岩溶的影响 128
7.2 岩溶的地貌特征 129
7.2.1 喀斯特地表地貌形态 130
7.2.2 地下岩溶地貌 133
7.2.3 岩溶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 138
7.3 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 139
思考题与习题 141
第8 章地壳的冰川地质作用 142
8.1 冰川作用的特点 142
8.1.1 冰川的形成 142
8.1.2 冰川的类型 144
8.2 冰川的地貌特征 146
8.2.1 冰川地貌 146
8.2.2 冻土地貌 151
8.3 我国的冰川分布 154
8.3.1 中国冰川概况 154
8.3.2 中国冻土概况 156
思考题与习题 157
第9 章地壳的风沙地质作用 158
9.1 风沙地质作用的特点 158
9.2 风沙地貌的基本特征 159
9.2.1 风蚀地貌 159
9.2.2 风积地貌 160
9.2.3 沙丘移动规律 162
9.3 荒漠的特点 163
9.3.1 常见荒漠的类型 163
9.3.2 荒漠化问题 164
9.4 我国的荒漠分布 165
思考题与习题 167
第10 章黄土地质作用 168
10.1 黄土地质作用的特点 168
10.1.1 黄土特性 169
10.1.2 黄土的成因 170
10.2 黄土地貌的特点 171
10.3 我国的黄土分布 174
思考题与习题 176
第11 章海水的动力地质作用 177
11.1 海水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 177
11.1.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177
11.1.2 海水的剥蚀作用 178
11.1.3 海水的搬运作用 179
11.1.4 海水的沉积作用 180
11.2 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 182
11.2.1 海岸侵蚀地貌 182
11.2.2 海岸堆积地貌 183
11.2.3 第四纪海平面的变化 184
11.3 我国海岸地貌的特点 186
思考题与习题 188
第12 章山地的成因与地貌特征 189
12.1 山地概况 189
12.2 山地的形态特征 189
12.3 山地的成因 189
12.3.1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89
12.3.2 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190
12.3.3 我国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 191
12.3.4 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基本方法 192
12.3.5 第四纪气候 193
12.4 我国山地地貌的特点 196
思考题与习题 197
第13 章岩土工程测试 198
13.1 岩土工程测试的基本要求 198
13.2 原位密度测试 200
13.2.1 核子射线法 200
13.2.2 灌砂法 201
13.2.3 灌水法 202
13.2.4 资料整理 203
13.3 基坑回弹原位测试 203
思考题与习题 205
第14 章岩土承载力探查 206
14.1 岩土载荷实验 206
14.1.1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 206
14.1.2 深层平板载荷实验 207
14.1.3 螺旋板载荷实验 207
14.1.4 湿陷性土载荷实验 208
14.1.5 膨胀岩土浸水载荷实验 208
14.1.6 岩基载荷实验 209
14.1.7 循环荷载板载荷实验 210
14.1.8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0
14.1.9 深层平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1
14.1.10 螺旋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2
14.1.11 湿陷性土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2
14.1.12 膨胀岩土浸水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2
14.1.13 岩基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2
14.1.14 循环荷载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 213
14.2 单桩静载实验 213
14.2.1 实验方法 214
14.2.2 实验数据处理 215
14.3 标准贯入实验 217
14.3.1 实验方法 217
14.3.2 数据处理 217
14.4 圆锥动力触探 218
14.4.1 实验方法 218
14.4.2 实验数据处理 219
14.5 电测十字板剪切实验 220
14.5.1 实验方法 221
14.5.2 实验数据处理 222
14.6 静力触探 223
14.6.1 实验方法 224
14.6.2 实验数据处理 225
14.7 旁压实验 227
14.7.1 实验方法 228
14.7.2 实验数据处理 229
14.8 扁铲侧胀实验 230
14.8.1 实验方法 231
14.8.2 实验数据处理 232
14.9 现场直剪实验 233
14.9.1 地基土直剪实验 233
14.9.2 岩体直剪实验 234
14.9.3 地基土直剪实验数据处理 237
14.9.4 岩体直剪实验数据处理 237
思考题与习题 238
第15 章岩土水环境探测 239
15.1 压水实验 239
15.1.1 实验过程 241
15.1.2 实验数据处理 241
15.2 注水实验 242
15.2.1 试坑单环注水法实验过程 242
15.2.2 试坑双环注水法实验过程 243
15.2.3 钻孔降水头注水法实验过程 243
15.2.4 钻孔常水头注水法实验过程 244
15.2.5 注水实验数据处理 244
15.3 抽水实验 245
15.3.1 实验方法 247
15.3.2 实验数据处理 248
15.4 原位冻胀量实验 249
15.4.1 实验方法 249
15.4.2 实验数据处理 250
15.5 原位冻土融化压缩实验 250
15.5.1 实验方法 250
15.5.2 实验数据处理 251
思考题与习题 251
第16 章岩土动力响应特性测试 252
16.1 岩土波速原位测试 252
16.1.1 单孔法测试 253
16.1.2 跨孔法测试 253
16.1.3 面波法测试 253
16.1.4 岩体声波测试 254
16.1.5 单孔法数据处理 254
16.1.6 跨孔法数据处理 255
16.1.7 面波法数据处理 255
16.1.8 岩体声波测试数据处理 255
16.2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255
16.2.1 强迫振动测试方法 257
16.2.2 自由振动测试方法 257
16.2.3 强迫振动数据处理 257
16.2.4 自由振动数据处理 260
16.2.5 地基动力参数换算 260
16.3 岩体应力测试 261
16.3.1 表面应力测试 262
16.3.2 孔壁应力测试 263
16.3.3 孔底应力测试 264
16.3.4 孔径变形法测试 264
16.3.5 资料整理 264
16.4 振动衰减测试 265
16.4.1 测试方法 265
16.4.2 数据处理 266
16.5 地脉动测试 266
16.5.1 测试方法 267
16.5.2 数据处理 267
16.6 地电参数原位测试 267
16.6.1 电阻率原位测试 268
16.6.2 大地导电率原位测试 268
16.6.3 数据处理 268
思考题与习题 269
第17 章工程地质灾害及预防 270
17.1 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70
17.1.1 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270
17.1.2 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 271
17.1.3 工程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预测 271
17.1.4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272
17.2 地震灾害及预防 272
17.2.1 地震的基本特点 272
17.2.2 地震防御 277
17.3 火山灾害及预防 278
17.4 崩塌灾害及预防 279
17.4.1 崩塌灾害的基本特点 279
17.4.2 崩塌灾害的防御 281
17.5 滑坡灾害及预防 282
17.5.1 滑坡灾害的特点 282
17.5.2 滑坡灾害的防御 284
17.6 泥石流灾害及预防 286
17.6.1 泥石流的特点 286
17.6.2 泥石流的防御 287
17.7 水土流失灾害及预防 289
17.7.1 水土流失灾害的特点 289
17.7.2 水土流失灾害的治理与防御 289
17.8 地面塌陷灾害及预防 290
17.8.1 地面塌陷灾害的特点 290
17.8.2 地面塌陷灾害的防御 291
17.9 地裂缝灾害及预防 292
17.9.1 地裂缝灾害的特点 292
17.9.2 地裂缝灾害的防御 292
17.10 土地盐渍化灾害及预防 293
17.10.1 土地盐渍化灾害的特点 293
17.10.2 土地盐渍化灾害的防御 294
17.11 沼泽化灾害及预防 295
17.12 地面沉降灾害及预防 296
17.12.1 地面沉降灾害的特点 296
17.12.2 地面沉降灾害的防御 297
17.12.3 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特点 298
思考题与习题 308
参考文献 309"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