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致谢
第1章 地下水污染绪论
1.1 水文循环
1.2 地下水水文学
1.3 地下水污染和迁移
1.4 地下水信息发展
1.5 地下水修复
第2章 地下水水文学
2.1 引言
2.2 地下水的特性
2.3 地下水运动
2.4 通用流动方程
2.5 裘布依方程
2.6 流线和等水位线
2.7 非饱和渗流和地下水位
第3章 地下径流和管井水力学
3.1 稳流管井水力学
3.2 一维稳流
3.3 承压井的径向稳流
3.4 非承压井的径向稳流
3.5 均匀流场中的管井
3.6 井群系统
3.7 非稳流管井水力学
第4章 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及种类
4.1 引言
4.2 地下储油罐
4.3 垃圾填埋场
4.4 地表蓄水池
4.5 排污注水井
4.6 化粪池系统
4.7 农业废弃物
4.8 土地利用和矿物开采
4.9 放射性污染物
4.10 军事污染源
4.1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4.12 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合物
4.13 一个典型的工业废弃物堆放场
第5章 水文地质现场勘察
5.1 引言
5.2 现场概念模型的建立
5.3 水文地质现场勘察方法
5.4 详细现场勘察计划的制定
5.5 数据收集方法
5.6 地质数据的获取
5.7 水文资料获取
5.8 土壤及地下水质数据获取
5.9 数据评价步骤
第6章 污染物的迁移机理
6.1 引言
6.2 平流过程
6.3 弥散和扩散过程
6.4 质量迁移方程
6.5 一维模型
6.6 流动和迁移控制方程
6.7 解析方法
6.8 多维方法
6.9 扩散性的测试
6.10 扩散的自然梯度的现场实验
第7章 污染物归趋过程
7.1 前言
7.2 吸附与解吸
7.3 非生物归趋过程
7.4 挥发
7.5 生物降解
7.6 归趋过程的分析评价
第8章 生物降解与自然衰减模型
8.1 生物降解速率及动力学
8.2 生物降解过程的模拟
8.3 生物降解模型
8.4 自然衰减解析模型
8.5 自然衰减数值模型
8.6 现场应用
第9章 非饱和带的流动和迁移
9.1 毛细管作用
9.2 土壤——水的特征曲线
9.3 非饱和水力传导率
9.4 非饱和流控制方程
9.5 测定土壤性质
9.6 渗透模型
9.7 非饱和地带的迁移过程
9.8 蒸汽传输的控制方程
9.9 渗流区流动和迁移模型
第10章 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10.1 前言
10.2 数值方法
10.3 有限差分法
10.4 有限元法
10.5 特征值法(MOC)
10.6 流体的数值计算模型
10.7 污染物迁移模型
10.8 建模和图形预处理器
10.9 现场应用数值模式
第11章 非水相流体(NAPL)
11.1 引言
11.2 NAPL的种类
11.3 NAPL迁移的一般途径
11.4 NAPL的迁移的计算方法
11.5 地下NAPL的归趋
11.6 修复现场NAPL的表征
第12章 自然衰减及基于风险水平的修复措施
12.1 前言
12.2 自然衰减的普遍原理
12.3 自然衰减协议和导则
12.4 自然衰减的表征
12.5 基于风险的修复措施(RBCA)
第13章 地下水修复的可选方案
13.1 修复方法介绍
13.2 修复可选方案
13.3 污染源控制方案
13.4 水力控制和泵吸处理系统
13.5 生物降解
13.6 土壤蒸汽萃取系统
13.7 NAPL修复站点污染区的修复
13.8 新兴修复技术
13.9 修复案例研究
第14章 地下水保护法规
14.1 地下水保护措施
14.2 1974年的安全饮用水法
14.3 1976年的资源保护与再生法
14.4 1984年危险性和固体废弃物修正案(HSWA)
14.5 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和责任法(CERCLA)
14.6 1986年超级基金修正及再授权法案(SARA)
课后习题
译后记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