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测量可在一定间隔的点、线组成的测网上进行。测线方向一般应垂直于地热异常的长轴或储热、导热构造的走向。测网密度应根据地热异常形态、规模等确定,如控制地下热水的构造不清,热异常形态复杂,则测网密度应加大;若覆盖层较厚,地热异常不明显,测网密度可适当放稀,而扩大测量面积。
地热测量的深度应根据储热构造的埋深、温度及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而定。在埋深较小的高温地热区,由于地表地热异常明显,可采用浅部测温。浅部测温包括地表温度调查和浅孔地温调查两类。
地表温度调查是测量土壤的温度和温度梯度,为减少气温变化的影响,一般在深2~30m的浅孔中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由于近地表地热异常的延伸范围一般较小,故点距应小于50m,大多在10m-30m之间。
浅孔地温测量的孔深一般在50~200m之间,钻孔间距取决于地热异常的范围。其优点在于不受地表气候变化的影响,但钻进费用较土壤温度测量高。
在覆盖层较厚的地热区,地表没有地热异常显示或显示微弱的情况下,多采用钻孔测温方法。由于钻孔中的原始岩体温度已受到钻探、井液或空气循环等技术活动的破坏,因此,为使测得的地温梯度尽量接近于原始地温梯度,一般要求在终孔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天至半月),待孔中气温和井壁岩层度达到稳定平衡以后,再进行地温梯度测量。测量时,将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通过电缆放入钻孔中,逐点测量地温的垂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