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地球物理探勘历史进展

2022/07/1693 作者:佚名
导读:主要进展 如下: (1)20世纪40年代:成立普通物探队伍 1945年,玉门油矿成立了第一个重力队,使用的仪器是美国海兰特研究公司生产的零长式重力仪。 1947年,成立了第一个磁法队。 (2)20世纪50年代:光点地震记录仪 1951年,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地震队,使用的地震仪是美国轻便型24道光点记录仪。 (3)20世纪50年代后期:勘探重点移到东部 1958年,由重力、电法和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技术

主要进展 如下:

(1)20世纪40年代:成立普通物探队伍

1945年,玉门油矿成立了第一个重力队,使用的仪器是美国海兰特研究公司生产的零长式重力仪。

1947年,成立了第一个磁法队。

(2)20世纪50年代:光点地震记录仪

1951年,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地震队,使用的地震仪是美国轻便型24道光点记录仪。

(3)20世纪50年代后期:勘探重点移到东部

1958年,由重力、电法和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技术发现了大庆长垣构造,并定位了松基3井。

1959年,松基3井钻探成功,并于9月26日试油获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

(4)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模拟磁带记录

1966年,开始生产模拟磁带A地震仪,

1968年,开始数字地震仪器的研制,技术上开始研究地震多次覆盖方法,发现了胜利、大港、江汉等油田。

(5)20世纪70年代:数字地震记录、巨型计算机的使用

全国先后建立了多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反褶积、偏移归位等较复杂的处理方法已被列为常规处理;波阻抗剖面、亮点剖面、层速度剖面、三瞬剖面、碳氢检测等各种特殊处理也得到广泛应用。二维资料处理、宽线、弯线资料处理、VSP资料处理等都有了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和批量处理能力。

(6)20世纪80年代初:人机联作交互解释系统,

开始引进了人机联作交互解释系统,解释工作站不仅缩短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周期,而且使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到新的水平。

(7)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换代

多节点、并行算法的巨型计算机和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引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深入发展。地震资料解释目前主要采用从国外引进的Landmark、GeoFrame和EPOS工作站交互解释系统。目前国内的处理和解释系统主要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推出的Grisys和Gristation。90年代的核心技术有: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时间推移(4D)地震技术、三维深度偏移成像、地球物理资料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与解释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