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城市水利丛书:滨江城市排涝模型图书目录

2022/07/16102 作者:佚名
导读: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滨江城市涝灾 1.1.1 滨江城市区域界定 1.1.2 滨江城市涝灾主要特点 1.1.3 滨江城市涝灾成因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排涝标准和排水标准衔接 1.2.2 产汇流计算 1.2.3 河网非恒定流计算 1.2.4 排涝计算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设计暴雨分析 2.1 设计暴雨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滨江城市涝灾

1.1.1 滨江城市区域界定

1.1.2 滨江城市涝灾主要特点

1.1.3 滨江城市涝灾成因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排涝标准和排水标准衔接

1.2.2 产汇流计算

1.2.3 河网非恒定流计算

1.2.4 排涝计算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设计暴雨分析

2.1 设计暴雨历时

2.1.1 地面汇流时间

2.1.2 管道汇流时间

2.1.3 河道汇流时间

2.2 次暴雨过程划分

2.3 设计雨量计算

2.4 设计暴雨时间分布

2.4.1 采用芝加哥公式分配

2.4.2 采用典型暴雨过程分配

2.5 设计暴雨空间分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排涝标准与排水标准衔接

3.1 设计标准概论

3.2 选样方法及其设计值间的关系

3.2.1 通用选样方法

3.2.2 各种选样方法的特点

3.2.3 各种选样方法设计值之间的关系

3.3 超定量法与年最大值法重现期关系

3.4 调蓄能力差异下的重现期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汇流模型

4.1 产流理论分析

4.1.1 产流影响因素

4.1.2 下垫面特性

4.1.3 产流计算特点

4.1.4 产流模型设计

4.2 地面汇流理论分析

4.2.1 地面汇流影响因素

4.2.2 地面汇流模型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网汇流模型

5.1 管网排水特性分析

5.1.1 雨水管道水流状态

5.1.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

5.1.3 雨水管网水力初始和边界条件

5.2 管网排水方程推导

5.2.1 连续性方程

5.2.2 能量方程

5.3 管网汇流模型设计

5.3.1 雨水管道非线性运动波偏微分方程

5.3.2 雨水管道非线性运动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

5.3.3 牛顿迭代逼近法求解有限差分方程

5.4 应用实例

5.4.1 徐汇区自然概况

5.4.2 徐汇区防汛工程概况

5.4.3 模型参数分析率定

5.4.4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河网汇流模型

6.1 圣维南方程组的数值求解

6.1.1 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

6.1.2 Preissmann格式稳定条件和精度

6.1.3 边界条件

6.2 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数学模型

6.2.1 外河道计算

6.2.2 内河道计算

6.2.3 环状河网的求解步骤

6.2.4 节点水位方程

6.3 河网概化

6.3.1 基本河道的概化

6.3.2 湖泊的概化

6.3.3 流域面上调蓄作用的概化

6.4 边界条件

6.4.1 外边界条件

6.4.2 内边界条件

6.5 初始条件及露滩处理

6.5.1 初始条件确定

6.5.2 露滩处理方法

6.6 圩区处理

6.7 应用实例

6.7.1 产汇流模拟

6.7.2 河网概化

6.7.3 设计潮型

6.7.4 边界条件及防洪控制调度方式

6.7.5 计算方案

6.7.6 计算参数

6.7.7 排涝设计水位计算结果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泵站排涝流量模型

7.1 当前简化方法

7.1.1 排涝模数公式推导

7.1.2 图解法与表解法计算

7.1.3 方法比较

7.1.4 简化方法的改进

7.2 新计算方法研究

7.2.1 蓄水曲线法

7.2.2 节点控制水位法

7.2.3 泵站边界试算法

7.3 应用实例

7.3.1 载体概况

7.3.2 水文计算

7.3.3 蓄水曲线法计算

7.3.4 节点控制水位法计算

7.3.5 泵站边界试算法计算

7.4 推荐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排涝计算影响因子分析

8.1 影响因子筛选

8.2 排涝模数与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

8.2.1 排涝面积变化

8.2.2 可调蓄水面率变化

8.2.3 透水率变化

8.3 排涝模数与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估算

8.3.1 模型建立

8.3.2 参数估计

8.4 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研究

8.4.1 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计算

8.4.2 保持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的措施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