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城市水资源结构性供需失衡及对策研究图书目录

2022/07/16225 作者:佚名
导读:第一章绪论 / 1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 1 一、水资源 / 1 二、水资源总量 / 1 三、城市水资源 / 1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一、研究背景 / 2 二、研究意义 / 2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一、国外研究进展 / 3 二、国内研究进展 / 4 第四节研究内容及方法 / 7 一、研究内容 / 7 二、研究方法 / 8 第二章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 9 第一节城

第一章绪论 / 1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 1

一、水资源 / 1

二、水资源总量 / 1

三、城市水资源 / 1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一、研究背景 / 2

二、研究意义 / 2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一、国外研究进展 / 3

二、国内研究进展 / 4

第四节研究内容及方法 / 7

一、研究内容 / 7

二、研究方法 / 8

第二章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 9

第一节城市水资源系统 / 9

一、城市水资源的特征 / 9

二、城市水循环 / 10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 10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 10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10

第三节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11

第三章中国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概况 / 12

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 / 12

一、地理位置 / 12

二、地形地貌 / 12

三、气候 / 12

四、水文 / 12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 13

一、行政区划和人口 / 13

二、经济概况 / 13

城市水资源结构性供需失衡及对策研究目录

第四章我国水资源概况 / 14

第一节我国河流、湖泊和海洋 / 14

一、河流 / 14

二、湖泊 / 16

三、海洋 / 17

第二节我国水资源量 / 18

一、降水量 / 18

二、地表水资源量 / 26

三、地下水资源量 / 33

四、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 / 39

五、水资源总量 / 47

六、人均水资源量 / 53

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特点 / 59

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 59

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 59

三、年内和年际降水不均 / 59

第四节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60

一、供水量 / 60

二、用水量 / 61

第五章城市用水需求分析 / 63

第一节生活用水 / 63

一、生活用水影响因素 / 63

二、生活用水状况分析 / 66

第二节工业用水 / 92

一、工业用水影响因素 / 92

二、工业用水状况分析 / 94

第三节生态环境用水 / 106

一、生态环境用水概念界定 / 106

二、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分析 / 106

第六章城市供水能力分析 / 115

第一节城市供水状况分析 / 115

一、城市供水总体情况 / 115

二、东部地区供水状况分析 / 117

三、中部地区供水状况分析 / 123

四、西部地区供水状况分析 / 128

第二节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状况 / 135

一、供水管网工程 / 135

二、供水设施投资状况 / 138

三、排水管网工程 / 145

第三节城市供水相关行业与企业发展状况 / 153

一、水的生产和供应 / 153

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 163

三、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 170

四、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 / 176

第七章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184

第一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原则 / 184

一、长期与近期相结合 / 184

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 185

三、科技、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统一考虑 / 186

四、水循环系统综合考虑 / 186

第二节供需平衡分区和时段划分 / 186

一、分区 / 186

二、时段划分 / 188

第三节水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方法 / 189

一、时间序列法 / 190

二、结构分析法 / 198

三、系统方法 / 204

四、预测方法评析与选择 / 211

第四节 中国各省份城市用水总量预测 / 212

一、生活用水量预测 / 212

二、工业用水量预测 / 223

三、生态环境用水量预测 / 226

第五节中国各省份城市供水总量预测 / 237

一、东部地区 / 237

二、中部地区 / 241

三、西部地区 / 243

第六节中国各省份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246

一、东部地区 / 247

二、中部地区 / 247

三、西部地区 / 248

第八章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 250

第一节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 250

一、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 250

二、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 / 251

三、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性 / 252

四、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 / 253

第二节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253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253

二、主要评价方法 / 254

第三节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 257

一、水资源量 / 257

二、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 / 258

三、实际用水量 / 258

四、水资源承载程度指标 / 259

五、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 259

第四节实证分析——广西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261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262

二、广西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实证评价 / 263

第九章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 / 268

第一节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268

一、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内涵 / 268

二、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 269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269

第二节城市水资源优化利用途径 / 270

一、城市雨水利用 / 270

二、城市污水开发利用 / 272

三、海水利用 / 273

第三节梯级水库资源调度优化 / 274

一、梯级水库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276

二、改进的动态差分进化算法 / 277

三、仿真及应用实验 / 279

第十章城市水资源供需管理的对策建议 / 282

第一节创新城市水资源供需管理体制 / 282

一、加强城市水资源评价和规划 / 282

二、完善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 / 283

三、完善流域与区域统一管理 / 283

四、健全水资源执法监督机制 / 283

第二节进一步完善城市水资源交易市场 / 284

第三节加强水利人才资源管理 / 284

参考文献 / 286

重要术语索引表 / 297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