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基于开-闭耦合式斯特林机构的液化空气储能方法研究结题摘要

2022/07/1678 作者:佚名
导读:液化空气储能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压缩空气液化,可将储能密度提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液化空气与大气环境存在温差(200℃)而具备冷能,通过电能与冷能的相互转换可实现蓄电和发电。适用于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在液化空气气化时不储存释放的冷量,导致储能效率低(<20%),投资回收期长(10年),还不能投入商业应用。

液化空气储能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压缩空气液化,可将储能密度提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液化空气与大气环境存在温差(200℃)而具备冷能,通过电能与冷能的相互转换可实现蓄电和发电。适用于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存,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在液化空气气化时不储存释放的冷量,导致储能效率低(<20%),投资回收期长(10年),还不能投入商业应用。本项目提出了开-闭耦合式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引入了基于多孔材料的回热器结构,实现冷能的蓄存和释放,以实现液化空气中冷能和压力能向电能的耦合转换,从而提高了液化空气系统热功转换效率。针对多孔材料在流体中产生的扰动,引起的流体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变化的问题,建立了气-液界面固相扰动下的两相流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多孔材料扰动下的两相流换热特性和流体阻力模型,测量了温度、压力以及传热系数等传热和阻力特性参数,验证了上述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模拟多孔材料传热和阻力的正确性。针对新型热功转换系统动力学特性不明的问题,建立了耦合冷端模型、热端模型以及回热器模型等子模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负载、转速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气体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活塞扫气比、相位超前角、多孔材料质量和回热器等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为了开展基于斯特林循环的液化空气储能应用研究,建立了液化空气斯特林热功转换机构及其实验平台。设计和制作了系统的原理验证样机,验证了将上述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分析系统特性的正确性,验证了基于多孔材料的回热器结构对效率的提升作用,为液化空气热功转换系统的设计和效率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储能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技术途径。取得成果:(1)在重要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 3篇;(2)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4项;(3)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4)。(4)培养博士3名,硕士5名。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