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我国量大且面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在构件和结构层面系统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失效模式、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收集国内外文献中808个各类RC构件试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建立RC构件试验数据库。在对数据库中构件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RC构件破坏形态划分准则,通过对构件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RC梁、柱及剪力墙不同破坏形态下对应“无损坏”、“轻微损坏”、“轻度损坏”、“中度损坏”、“较严重损坏”及“严重损坏”6个性能状态的变形性能指标。 (2)开展了RC梁、柱及剪力墙变形性能指标限值的试验研究。进行了85个RC构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包括9个RC梁、12个RC柱、20个RC矩形剪力墙、12个T形剪力墙、20个工字型剪力墙和12个L形剪力墙试件,获得各类构件在6个性能状态下的破坏特征,建立了RC梁、柱及剪力墙性能状态、变形限值及破坏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采用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各类构件性能指标进行验证。 (3)基于RC构件变形性能指标,开发了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子程序。在收集6000多条地震动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长周期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地震动选取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实际工程的长周期结构地震波库。通过抗震性能评估程序,对一批典型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得到构件性能与整体结构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基于构件变形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4)提出系统的基于构件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体系。该体系既适用于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鉴定,同时可以为“超限”复杂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主要成果:(1)发表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SCI 3篇,EI 9篇;(2)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申请9项国家发明专利;(3)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应用于广东省标准《基于性能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讨论稿已编写完成);(4)成功申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2017A030313274/2017A030313306)。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