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 农业社会建筑——作为手工艺产品的建筑
1 奴隶制社会建筑——伟大的古代文化
1.1 古埃及建筑——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1.2 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
1.3 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
1.4 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
2 中世纪建筑——基督教文化
2.2 拜占庭建筑
2.3 罗曼式建筑
2.4 哥特式建筑
2.5 中古伊斯兰建筑
3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3.1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3.2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
3.3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3.4 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
4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
4.1 古典复兴建筑
4.2 浪漫主义建筑
4.3 折中主义建筑
中篇 工业社会建筑——作为机械化产品的建筑
5 现代主义建筑之根
5.1 工程师的探索
5.2 新建筑运动
5.3 一战后的三股建筑思潮
6 现代主义建筑之干
6.1 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
6.2 格罗皮乌斯
6.3 密斯·凡·德·罗
6.4 勒·柯布西耶
6.5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6.6 阿尔瓦·阿尔托
7 现代主义建筑之果
7.1 超高层与大跨度建筑
7.2 二战后多元化的建筑思潮
下篇 信息社会建筑——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建筑
8 后现代主义建筑——舆论的宠儿
8.1 历史主义倾向
8.2 功能与形式的分离
8.3 通俗化的装饰倾向
9 解构主义建筑——从文献中诞生出来
9.1 伯纳德·屈米
9.2 弗兰克·盖里
9.3 雷姆·库哈斯
9.4 扎哈·哈迪德
9.5 彼得·埃森曼
9.6 丹尼尔·李伯斯金)
9.7 蓝天组
10 个性化的建筑走向——“主义”的衰落
10.1 原生态技术向艺术技术的升华
10.2 建筑创作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