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人员编制规模往往比较大,以三门峡水电站为例目前人员编制近4000人。企业我国大型水电站多实行多种经营的政策,有很多的配套企业,以三门峡水电站为了,三门峡水电站的支柱产业是电力产业,但是其还开展了多种经营的模式,如水电开发、铝业、棕刚玉冶炼等多种行业都有所涉及。这庞大规模的人员编制及多种经营特点,加重了企业负担,发展比较滞后,具有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由于我国大型水电站多种经营的特点,使得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不高,且由于水电站的管理体制,使得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企业员工往往普遍有优越感,内部管理效率普遍不高,这使得我国水电企业的经营成本普遍比较高。
(2)我国大型水电企业往往由于僵化的思维,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本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员工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不强,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往往在我国大型水电站内部出现产权结构不合理、管理机构设置负责,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等现象,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差。
(3)从事多种经营的子公司往往存在经营困难的问题,水电企业从事多种经营的子公司为大型水电企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例如它们推进了大公司走向市场,也帮助大公司实现人员分流,但是这些公司普遍规模比较小,人员包袱比较重,因此,这些企业往往存在经营困难的问题。
我国某些大型水电站建设与上个世纪50,60年代,经过多年的使用,往往在发电设备和防汛设备上严重老化,技术水平已经普遍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型水电站的生产经营和正常运用活动。以三门峡水电站为例,三门峡水电站已经运营了40多年,相关设备已经老化。如三门峡水电站的第一防汛设备已经运行了40多年,已经超期使用,三门峡水电站的第二泄洪闸门和第三泄洪闸门又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和设备缺陷,且随着水电站的运行工况不断恶化,已经形成了安全隐患,因此我国大型水电站,特别是那些已经投入使用多年的大型水电站的技术改造步伐必须加快。
随着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飞跃,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大。对于那些投入使用多年的大型水电站多以开始了信息化改造的工作,但是改造步伐比较缓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大型电站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我国水利部门也加大了信息化改造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型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公司的管理层不重视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这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步伐;其次,各级员工由于不熟悉信息化运作手段,往往对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老员工,往往由于不熟悉信息化技术,往往抵制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