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天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迅速聚集,将使天津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为此,津投集团确定了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了“三、二、三、六”发展目标。
津投集团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
总体目标为:力争把集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品牌优势、资产实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的一流的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成为天津投资领域的主力军。
预期目标:
一、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10亿元。
二、资产和投资规模实现翻番。总资产和长期投资年均增长15%,2010年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20亿元。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资本经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实现津投集团发展的新跨越。
一、坚持政府投资主体定位。依据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引领投资方向,承担该市重大建设项目,努力解决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在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资本运营方向。以资本经营为主线,以产业经营为载体,以阶段性持股和投、融资结合为模式,实行股权经营和实业经营互动的经营方式,实现“股权投入—资产经营—股权转让—资本增值”的良性循环。采取资本多元化途径,多渠道集聚社会资金,实现资金放大效应。
三、坚持集团化管理模式。以资产权属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统一战略为前提,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以战略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资本运营中心、业务协同中心为核心内容的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
一、抓好产业投资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清晰产业投资方向。继续以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房地产和商贸物流等成熟领域为重点,并努力开拓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高回报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领域,同时积极关注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资源类及循环经济项目。
(一)能源等基础产业。加快热电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投资400亿元,新建滨海电厂4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市区10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及供热管网,新增装机容量700万千瓦,新增供热能力8000万平方米。加快启动滨海新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以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大规模围海造陆工程项目。搞好蓟港铁路项目资产重组和扩能
(二)金融服务业。努力培育和拓展市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提升金融资产质量,更好地发挥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作用。以期货经纪、资产管理、期现套利等业务为重点,力争把期货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期货商之一。以构建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资产管理及中介服务业务平台为重点,力争把租赁公司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融资租赁公司。以充分利用股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市业务、积极拓展外埠市场为重点,力争把保险经纪公司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公信力、较强竞争力、较好经济效益的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参与投资组建新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步把金融服务业培育成为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房地产业。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项目建设以及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加大开发力度。筹划一批适应消费潮流、市场潜力大的项目资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土地资源储备力度,合理开发周边中小城市可开发土地资源。努力形成津投集团房地产竞争优势。
(四)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区位、港口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集贸易、物流和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继续巩固传统市场优势,下大力气开拓资源性、市场需求量大的主流品种,努力做大主营业务,形成具有稳定市场、经营特色和规模优势的津投集团商贸物流品牌。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基础,拓展经营触角,积极开发中北欧、俄罗斯及南美等国际贸易市场。
(五)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力神公司锂电池产能,2010年力争达到年产5亿只规模,跻身世界前三名。加快建设滨海新区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力争2008年投产。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浓卤水制盐、粉煤灰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六)现代制造业。选择成长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制造业项目,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积极参与投资现代工业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项目。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努力筹措资金,承担市政府确定的重大现代制造业项目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不断了解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动态,拓展投资项目信息通道,扩大项目储备。强化项目评估,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有效规避决策风险,规范项目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二、做好筹融资金工作。进一步发挥集团融资主体功能,通过负债融资、资本融资、项目融资和整合内部资源,逐步建立起集团和下属公司两级融资平台。
(一)负债融资。在不断提高企业自身信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银行长期信贷、短期融资券、信托资金、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特别要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综合优势,利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和软贷款。
(二)资本融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发挥集团资本经营优势,通过企业上市、股权变现、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扩大融资。力争培育2-3个股份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三)项目融资。选择较好投资项目,组建项目公司,利用新公司平台再融资。
(四)整合内部资源。进一步挖掘集团内部资金潜力,科学调度、合理使用资金,促进资金向优势项目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财务公司。
三、搞好资产经营工作。不断创新资产经营管理,利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使集团成为国有资产的再投资中心、骨干企业的孵化器和不良资产的加工厂,不断提升资产综合经营水平,增强资本的获利能力。
(一)明晰产权归属。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确立集团与全资公司间的母子公司关系,明晰集团与参控股企业间的出资关系。继续保持债权资产的法律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集团资产安全。
(二)搞好资本运营。突出以价值形态经营资产,通过资本优化配置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做优做强良性资产,盘活不良资产,探索有效的资产变现机制,积极构造资本进入、重组、增值、退出、再进入的良性循环。对存量资产实行分类处置,积极采取灵活有效措施变现不良债权;对一些资产规模小的公司,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适时退出;对管理能力差,经济效益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参股项目,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尽快退出;对一些投资控股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优良资产,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国际化经营团队,把资产进一步做优做大,条件成熟时择机出让。
(三)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按照集中管理、效益优先、维护权益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加大执行落实力度。进一步规范参控股公司治理,强化对委派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尽职监督,保障集团的股东权益。通过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确保集团资产保值增值。
一、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管理。集团对所属公司实施统一的战略规划管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通过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及发展战略,明确总体战略目标、资源配置原则和各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向,指引集团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企业经营目标、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股权退出、投资主体改造、收益分配原则等战略安排,以及企业经营者的聘用,来监控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健全和规范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优化组织构架,缩短管理链条,增强集团化管理功能。通过对全资及控股公司进行资本重组、产业重组,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资本质量,培育核心企业发展。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造,对资本量小、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探索由经营者控股、职工参股、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等改革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制,促进企业发展。深化二级公司企业制度改革,2010年前,完成国有独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实现经营机制转换。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加强对全资及控股公司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治理,健全权责规范、有效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有效监控。完善对总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执行董事会制度、董事会议事规则,突出董事会集体决策作用。强化监事会作用,落实监事会职权。明确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实现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在集团改革发展中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作用,依法实施企业改革,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防范各种风险,逐步形成依法建制、职责分明、强化内控、监督有效的新型法制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意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风险监控制度,对重大经营业务、重大资产变动、重大投融资项目、企业改制重组等事项,实行严格的决策程序。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逐步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严格规范会计行为,从管理的可控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出发,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要求和集团公司特点的规范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务决算体系。保证在集团经济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原则,逐步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资金运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监督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资产运营的保值和增值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审计评价,促进企业增加效益、降低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通过实施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及企业法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保持公司治理的连续性。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方式,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2010年,系统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员工总数的95%以上。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要超过4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力争达到10%。完善人才招聘与引进机制,积极运用市场配置手段,面向社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改进考核方法,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探索和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构建全方位培训教育机制,大力推进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培训体系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继续贯彻落实竞争上岗制度,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通过内部岗位交流、出国培训、外派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
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新党的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培育具有津投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形式,继续唱响集团改革发展主旋律,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塑造企业外部良好形象。坚持“求实、双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拼搏”的理念,树立“艰苦创业、科学严谨、诚实守信、争创一流”为核心的价值观,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先进企业和优秀员工、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和宣传《津投集团企业精神》、《津投集团员工从业道德规范》,在员工中倡导“四个三”精神,在领导干部中落实“六个依靠”要求,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深入人心,落实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