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中国人住着四合院?为什么希腊的建筑是白色的?为什么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住着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又为什么现在的非洲草原上出现了五星级的帐篷酒店?说风格,不如说说隐藏在风格背后的文化和人文地理,也许更为轻松有趣。
在设计的专业领域里,设计师始终致力于从社会经济角度和人文风俗或行为模式上寻找改变空间的线索,而不会从形式上或花俏的外表装饰上寻求无意义的差异。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功能的需求或以人文积淀形成的文化作为潜在的基础,就很难找到设计的灵魂,亦不能触发感人的“设计语言”进而与空间产生“对话”;即便有砰然乍现的灵感创作出令人心动的空间表情,也将失去提高生活便利性的这一最原始的目的。设计、风格都来源于文化和生活习惯,在经过时间的洗练与沉淀后呈现出主题先明的地域特色设计文化就是所谓的“风格”,例如美式乡村风格、地中海式风格、东南亚风格、日式风格等。
正视并通过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精神需求,通过本书能清楚地了解到隐藏在不同风格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感受这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魅力,探索设计与人、与文化、与空间的未来关系。 科技的进步使世界的距离大为缩短。原本喝着乌龙茶的中国人喝起了英国人的下午茶,老外们也捏起筷子吃上四川的辣子鸡丁了。种种现象都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新的价值观和丰富多元的生活模式不断涌入,从现代风格与到后现代风格,从古典欧式风格到新中式风格等等。无论“新”“旧”,也无论身在“东南亚”抑或“地中海”,所有的风格都应该是符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土物人情、风俗习惯的,是使用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
不同的文化与生活习惯正在融合,人们相互学习以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循着这一持续进化的轨迹,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产生的新观念,并且这些新观念正在不断发酵,悄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每一样无不打上了“风格”的烙印。或许你并不注重“风格”,但它的确存在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并非设计师刻意追求风格,而是融合与多元、繁杂而变幻的现代社会让风格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