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龙头,市、县土地整治规划是实施性规划、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的主体和关键。本项目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嘉兴市和扬州市以及广西国土资源厅确定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灵川县为依托,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土地整治需求,开展了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研究,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制订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项目形成了研究报告3本,规划文本3本,规划说明3本,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培养博士生5人,硕士生6人。规划成果成为这3个县市指导土地整治活动,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与创新成果:(1)首次构建了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理论体系。基于新时期土地整治的现实需求与战略定位,解析了土地整治基本要素与基本属性,建立了土地整治系统分析概念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功能、结构与相互作用关系,剖析了土地整治运行过程、特点与驱动机制,建立了城乡互动条件下土地整治调控机制与内容体系;将生态维护、节约集约与耕地保护有效融合,形成了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框架与内容体系设想;梳理了土地整治流程,研究了土地整治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键控制节点,基于控制论原理,提出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组织构成与编制程序,形成了多学科综合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方法论。(2)发展了土地整治基础条件调查与评价技术体系。以高分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开展土地利用要素识别、信息提取、属性调查研究,形成了多尺度的参与式的快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方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基于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互动关系及协调度模型,提出了三化协同的土地整治功能诊断技术,确定了区域适宜土地整治功能诊断方法;基于空间格局相关指数,建立了适合于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耕地生产空间格局分析技术体系,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分布宏观格局与结构形态互动关系评价技术方法;依据新时期土地整治内容,确定了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评价指标及潜力评价方法。(3)形成了市县级土地整治空间格局配置方法。提出了市级划分土地整治功能区,确定土地整治方向,统筹引导市域土地整治活动,县级进一步纳入土地整治限制因子,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区,形成了土地整治空间控制体系;基于景观生态网络格局,提出建立集生态、景观、文化一体的生态廊道体系,构建区域景观生态网络,从完善生态网络的角度出发,提出区域内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的总体布局;在市、县级网格尺度,开发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多源空间数据融合、分析、提取技术,以网格模型来优化配置土地整治空间布局。(4)创新了土地整治规划理念,在坚持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研究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开创了体现地方特色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先河。根据各地特点,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耕地多功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基于“内核-外缘”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主导模式等,并提出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整治政策,为促进当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