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都市:荷兰建筑(2000-2011)(中文版)》编辑推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OMA和MVRDV为代表的荷兰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章媒体。“程序化”(programmatic) 和“超级荷兰”(SuperDutch) 的字眼主导了业界的评述论调,并成为引领新潮设计体系的标语口号。彼时的荷兰建筑锋头刚健,一时无二,强力影响着建筑学子和青年建筑师们。时隔十载,荷兰建筑状况何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荷兰建筑硕果累累,颇多项目可圈可点,其简单而永恒的品质令人称道。假以时日,这些建筑蕴含的其他能量也将慢慢地绽放异彩。当今荷兰建筑呈现大量的传统特征,许多读者也许会为此讶异不已。它们或专注于工艺技术,或致力于团队合作。尽管仍然有许多高度个性化、高度概念化和高度现代派的项目涌现,但它们只代表着荷兰建筑的一部分。荷兰建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宽广、技术多元,唯一的共通点在于对“建筑真义”的不懈追求,包括在功能性、象征性和学术性等多个方面。
无论我们把“情绪建筑”划分为一种前卫美学思潮,还是视作一股传统主义的暗流,其根本宗旨在于激发感性或理性的回应。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良好的建设政策,荷兰建筑空前活跃,以其创造性地叠加功能空间和富有想象力的类型创新为世人称道。其建筑设计不断输出国外。就本土而言,由于私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师逐渐转向传统建筑语汇寻求灵感。传统主义与“超级荷兰”的大胆结合出乎意料地将荷兰建筑推向新的高潮,个中典范当推WAM的酒店项目——将传统赞丹住宅肆意张扬地堆叠而成。传统主义与“超级荷兰”看似大相径庭,但究其根本,都成长于经济繁荣时期。
作为对持续的经济危机的回应,一些建筑师摒弃专业以外的影响,转而退回专业领域之内,凭借对工艺与精细的关注,以及并不一定新颖的类型学构建,他们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赖以为继。这种必须现实但稍微“平淡”的建筑具有些许极少主义的特征,却没有它那种对美学的盲从。肯佩·特里尔工作室的设计致力于“特定中和性”的目标,成为这种趋势的中流砥柱。虽然经济危机尚未过去,这种潮流的影响却越发广泛。
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并没有挫败所有建筑师的雄心壮志。他们的效能建筑将设计看作改善社会的工具。如果没有客户愿意站出来为社会疾病担负职责,建筑师们也会主动提出方案。按照“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这句口号,这种理想主义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包括乃至罪犯在内的创造性群体自发地参与进来,在废弃的建筑中寻找改善这种不良环境的可能性。建筑师因他们对空间潜力的察觉而成为城市的积极分子,正如CitizenM酒店所表明的一样,即使是建筑师自主提出的效能建筑也能达到商业的目的。
总之,《建筑与都市:荷兰建筑(2000-2011)(中文版)》概述了一个多产的时代,介绍了一批代表性的荷兰建筑,建筑师们各有所长,才华横溢,卓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