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建筑环境学目录

2022/07/1684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绪论1 11建筑与环境1 111建筑与环境的含义1 112建筑环境的发展过程1 113建筑环境控制的发展历程2 12建筑环境学5 121建筑环境学的定义5 122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5 复习思考题6 参考文献7 第2章建筑外环境8 21太阳与地球的运动8 211地球的运动8 212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12 22太阳辐射与日照13 221太阳常数与

第1章绪论1

11建筑与环境1

111建筑与环境的含义1

112建筑环境的发展过程1

113建筑环境控制的发展历程2

12建筑环境学5

121建筑环境学的定义5

122建筑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5

复习思考题6

参考文献7

第2章建筑外环境8

21太阳与地球的运动8

211地球的运动8

212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12

22太阳辐射与日照13

221太阳常数与太阳波谱13

222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15

223日照与建筑日照17

224建筑遮阳19

23室外气候23

231室外空气温度23

232空气湿度24

233风25

234降水28

235城市气候30

236我国的气候分区32

复习思考题34

参考文献35

第3章建筑热湿环境36

31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36

311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和空气综合温度37

312夜间辐射38

313材料及围护结构的热物性指标39

3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46

321周期性不稳定传热46

322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51

323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55

324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63

33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66

331室内散热散湿量66

332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70

34负荷与得热的关系73

341负荷的定义73

342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74

343负荷的数学表达75

344负荷与得热的差别78

35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及负荷计算79

351稳态计算法80

352动态计算法81

353模拟分析软件88

复习思考题91

参考文献91

第4章热舒适环境93

41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反应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基础93

411人体生理学基础93

412体温调节特性96

413人体的散热特性99

414寒冷与暑热的极限105

42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106

421热环境评价的特点106

422温度感与舒适感106

43舒适环境的评价方法109

431热环境109

432一般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111

433炎热环境的评价116

434室外环境的评价117

44热环境参数及其测量设备118

441空气温度118

442湿度119

443风速120

444热辐射120

445热舒适测量设备122

45服装的热湿特性及对人的热舒适影响122

451服装的热特性123

452服装的透湿特性128

453特殊环境下服装的作用130

复习思考题131

参考文献131

第5章室内空气环境132

51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32

511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特点与现状132

51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139

513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49

514室内污染的控制方法174

5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185

521评价方法185

522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指标及标准190

523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危险度评估193

524室内装修中环境空气质量的预评价197

53健康住宅与绿色建筑199

531健康住宅的含义200

532小康住宅的新要求200

533健康住宅的要求200

534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201

54室内空气环境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207

541采样方法207

542室内检测质量的控制216

55室内空气环境的数值预测220

551室内空气环境数值预测的研究现状220

552室内空气环境的数值模拟方法222

56室内气流与换气效率233

561瞬时均匀扩散流233

562室内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方法235

57建筑物的气密性与烟囱效应240

571建筑物的气密性240

572室外气流及室内外温度差形成的压力240

573高层建筑与烟囱效应241

复习思考题242

参考文献243

第6章建筑光环境244

61光与颜色的基本概念244

611基本光度量单位及相互关系244

612光的反射、透射246

62视觉与光环境249

621眼睛与视觉特征249

622颜色对视觉环境的影响252

623视觉的功效与舒适光环境要素254

63天然光照明257

631光气候与采光标准257

632采光口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260

633天然光照明设计263

64人工照明265

641光源与灯具265

642照明方式272

643照明标准和制定原则273

644照明质量与视觉效果273

645人工照明的设计275

646光环境的测量方法279

复习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7章建筑声环境283

71声环境的基本概念283

711声学量283

712声音的扩散与吸收287

713吸声与吸声材料289

714隔声与隔声材料291

715声环境的评价方法293

716噪声的标准296

72噪声的产生、传播与控制298

721噪声的测量298

722噪声的传播方式和控制方法299

723消声器原理与应用301

73隔振原理303

731振动的基本原理303

732隔振原理与隔振减噪303

74隔声原理305

741隔声原理305

742围护结构隔声305

75建筑声环境的设计307

751音质的主要评价标准307

752建筑声环境的设计308

复习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1

第8章建筑环境综合评价——绿色建筑评价312

81绿色建筑体系及绿色建筑设计312

811绿色建筑体系的概念312

812绿色建筑体系的组成与结构312

813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313

82国内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316

821国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综述316

822几个著名的国外建筑环境综合评价体系318

823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320

824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实施322

复习思考题323

参考文献323

附录324

附录1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324

附录2建筑气候区划分图325

附录3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326

附录4329

附录41一些成套服装的热阻329

附录42常见单件服装的热阻329

附录5330

附录51照明工程常用材料的ρ和τ值330

附录52民用建筑照度标准值330

附录53窗子总透光系数Kτ 331

附录54侧窗采光的室内反射光增量系数K′ρ331

附录55侧窗采光的室外遮挡物挡光折减系数Kω332

附录6332

附录61民用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dB(A) 332

附录62各类建筑的内允许噪声值dB(A) 332

附录63各种材料和构造的吸声系数 333

附录64常用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或吸声单位333

附录65墙体的隔声量335

附录66普通门、窗的隔声335

附录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节选)335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