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空间中的人体象征性思想渊源/001
原始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观和“互渗思维”/002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与“万物有灵”论/005
人体——揭开宇宙之谜的钥匙/010
以自我为中心——人类实现整合的焦点/015
第二章人体象征的“圈层式泛化”/024
环境或大地的拟人化/026
原始聚落的人体象征性/042
建筑设计中的人体象征性/046
建筑装饰部件的人体象征性/062
第三章由古希腊与罗马延续至今的“人体模数”/080
应用人体形态及比例理论的建筑艺术创作/081
源于人体比例与形态的古典柱式/081
向人文主义文化寻求力丑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087
向古典文化寻求力量/087
现代建筑中按照人体比例关系确立的“人体模数尺”/102
柯布西耶的“勒氏模数尺”/103
建筑的情感——创造人类世界的表现/107
第四章建筑中“人体改写”现象及分析/110
人体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象直接运用/111
人体元素在建筑中“形性相通”的拟人表现/112
人体与自然有机体态的象征/121
人体象征的抽象表达及其精神意义分析/125
圆形的象征表达/126
圆方之变——方形的象征表达/139
人文主义建筑学的“人体改写”对原始社会
“人体象征”的传承/153
从语言学、场所精神、建筑意义等高度对人
体建筑的深化探讨/161
第五章秩序的突破——失序·重构·再创造/199
西方古典时代的有序理论与文艺复兴理论的变革/200
维特鲁威人体比例观念的延伸/200
个体心智度量与科学数字度量的融合/200
时代演进中西方人体失序在建筑中的表达与评价/202
生命灵魂与空间关系的对话/202
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人体失序现象/203
生物技术发展与当代建筑空间的会合/215
自然本能/215
设计实践应用/216
电子人体与未来建筑发展趋势探索/219
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219
电子人体/220
电子空间/222
身体、建筑与电子信息间的相互转化/223
对未来的展望——智能化空间探索/227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