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栏目
《建筑结构》主要设有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预应力结构、索膜结构、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抗震、工程检测、房屋加固与改造、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设计施工经验以及工程事故分析处理、结构软件的应用、规范和规程的修编及背景介绍、技术讲座、中国国内外科技综述、重点工程报道、科技简讯、设计论坛、问题和讨论、工程实录等栏目 。
读者对象
《建筑结构》主要读者对象为设计院、高校及科研单位、施工管理、房地产等单位的广大结构工程师等 。
据2019年5月期刊官网显示,《建筑结构》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103人、责任编辑1人、资深委员20人、编辑7人、副主任委员8人 。
职务 |
名单 |
|||||||
责任编辑 |
时娇娇 |
|||||||
资深委员 |
马克俭 |
王亚勇 |
江欢成 |
吴学敏 |
沈世钊 |
陈肇元 |
周绪红 |
邵卓民 |
周福霖 |
聂建国 |
徐培福 |
容柏生 |
龚晓南 |
董石麟 |
谢礼立 |
蓝天 |
|
岳清瑞 |
陈湘生 |
蔡益燕 |
魏琏 |
|||||
编辑 |
吴定燕 |
张梅花 |
时娇娇 |
韩杰 |
高洪涛 |
左丹丹 |
李会珍 |
|
委员 |
丁大益 |
丁永君 |
干钢 |
王立军 |
韦宏 |
方小丹 |
邓小华 |
左江 |
石永久 |
龙卫国 |
叶列平 |
叶燎原 |
白生翔 |
白国良 |
冯远 |
冯大斌 |
|
吕西林 |
朱炳寅 |
刘建 |
刘立新 |
刘伟庆 |
刘金砺 |
刘维亚 |
刘琼祥 |
|
齐五辉 |
孙逊 |
孙建超 |
孙慧中 |
贡金鑫 |
李霆 |
李云贵 |
李少甫 |
|
李亚明 |
李宏男 |
李英民 |
李国胜 |
杨庆山 |
杨强跃 |
肖从真 |
吴刚 |
|
吴一红 |
吴耀华 |
何敏娟 |
汪洋 |
沈蒲生 |
张青 |
张谨 |
张小冬 |
|
张同亿 |
张良平 |
张其林 |
张爱林 |
张毅刚 |
陈以一 |
陈志华 |
陈明中 |
|
陈彬磊 |
苗启松 |
苑振芳 |
范峰 |
郁银泉 |
罗尧治 |
罗赤宇 |
金伟良 |
|
金如元 |
金新阳 |
周云 |
周建龙 |
郑文忠 |
赵西安 |
赵春山 |
赵基达 |
|
赵霄龙 |
郝际平 |
施祖元 |
施楚贤 |
姜忻良 |
娄宇 |
秦杰 |
顾强 |
|
顾祥林 |
钱稼茹 |
高小旺 |
高文生 |
高承勇 |
陶学康 |
黄小坤 |
黄世敏 |
|
黄兆纬 |
崔鸿超 |
葛家琪 |
韩林海 |
傅学怡 |
舒赣平 |
曾凡生 |
蔡健 |
|
樊健生 |
滕延京 |
潘文 |
薛素铎 |
霍达 |
霍文营 |
戴雅萍 |
||
副主任委员 |
汪大绥 |
丁洁民 |
王翠坤 |
柯长华 |
张雁 |
徐建 |
范重 |
王学东 |
2010年6月18日-20日,由《建筑结构》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市召开。来自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科研院所、施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2011年11月19日-20日,由《建筑结构》承办的“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论坛暨SEWC中国团组成立大会”在上海市召开。来自中国、印度、法国、意大 利、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近350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该次会议 。
2012年11月15日-17日,由《建筑结构》主办的“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近430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该次会议 。
2013年5月29日-6月1日,由《建筑结构》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在苏州市召开。中国国内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设计院总工、重大项目负责人等在内的800多名来自中国各地设计、施工、房地产、科研、高校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该次会议 。
2006年至2012年主要会议工作如下:
1、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北京,2006年6月,450人)。
2、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北京,2007年7月,450人)。
3、《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今后工程抗震的建议》报告会(南京,2008年9月,500人)。
4、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上海,2009年4月,650人)。
5、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上海,2010年6月,550人)。
6、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深圳,2011年4月,近700人)。
7、国际结构工程协会中国分会成立大会暨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论坛(上海,2011年11月,350人)。
8、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南京,2012年5月,450人);
9、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广州,2012年11月,4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