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托马斯转炉炼钢历史

2022/07/16183 作者:佚名
导读:英国军事工程师贝塞麦于1856年在英国科学协会发表演讲,题目是《不使用燃料、只吹入空气就可以变铁水为钢》。他提出将熔化的生铁放入转炉内,吹进高压空气,使生铁中所含的硅、锰、碳、磷燃烧掉,从而炼出钢来。贝塞麦发明了梨形可动式转炉,只花10分钟就可把10吨~15吨铁水炼成钢。若是用搅拌法需几天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这是一种生产率高、成本低的炼钢方法,成为冶金史上的一大创举。但是,贝塞麦发明的转炉是酸性转

英国军事工程师贝塞麦于1856年在英国科学协会发表演讲,题目是《不使用燃料、只吹入空气就可以变铁水为钢》。他提出将熔化的生铁放入转炉内,吹进高压空气,使生铁中所含的硅、锰、碳、磷燃烧掉,从而炼出钢来。贝塞麦发明了梨形可动式转炉,只花10分钟就可把10吨~15吨铁水炼成钢。若是用搅拌法需几天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这是一种生产率高、成本低的炼钢方法,成为冶金史上的一大创举。但是,贝塞麦发明的转炉是酸性转炉,在酸性转炉环境中,磷很难被氧化除掉。所以,贝塞麦转炉在欧洲只适用于拥有大量低磷低硫铁矿石的瑞典和奥地利等国。

用氧气代替空气的优越性早被认识,但因未能获得大量廉价的工业纯氧,长期未能实现。到20世纪40年代,空气分离制氧以工业规模进行生产之后,炼钢大量用氧有了可能。但是,旧有转炉改用氧气吹炼,炉底风眼烧损很快,甚至使吹炼无法进行。1948年杜雷尔(R.Durrer)在瑞士采用水冷氧枪垂直插入炉内吹炼铁水获得成功,1952年奥地利林茨(Linz)和多纳维茨 (Donawiz)钢厂建立30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后来就按这两个地名的第一个字母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为LD炼钢法。50年代,LD炼钢法传播到世界各国,逐步取代平炉炼钢法。随着顶吹氧转炉的问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吹氧炼钢方法,如卡尔多转炉(Kaldo)炼钢法,罗托转炉(Rotor)炼钢法,但都未能推广。喷石灰粉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称LD-AC法,可以吹炼含磷高的生铁,在氧气底吹转炉问世前曾应用于高磷生铁炼钢生产。

1879年,英国冶金学家托马斯提出了碱性转炉炼钢法,即采用白云石高温烧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碱性的耐火砖炉衬,冶炼过程中吹入空气并加入生石灰。这样便使整个反应在碱性高温条件下进行,被氧化的磷与石灰结合起来,残留于渣内而不返回钢内,脱磷问题因此得以解决。托马斯的这一方法,很快被盛产含磷铁矿石的德国、法国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炼钢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开始实验用纯氧代替空气炼钢。1948年奥地利首先取得了技术突破。此法是把生铁水与废钢混合,倒入转炉中,然后吹氧,将碳与杂质迅速烧掉。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钢,质量可与平炉炼出的钢相媲美,所需时间却只有平炉的十分之一。

我国

中国于30~40年代曾在各地用侧吹酸性转炉炼钢,总生产能力约10万吨/年。50年代,唐山钢厂试用碱性炉衬吹炼成功,并推广到全国各地。50~60 年代侧吹转炉钢产量曾达中国钢总产量的20%以上。50年代末,首先在北京建成30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开始生产。以后在各地相继建成投产。1980年氧气转炉钢的产量占全国钢的总产量40.64%。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