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较广泛的排导槽主要有两类:一是全衬砌槽;二为软基消能型槽。
1、全衬砌槽
全衬砌槽的典型代表为V型槽。其特点是窄、深、尖,两个槽底斜面形成一个不透水的下垫面,使进入排导槽的泥石流密度保持不变,利用水动力增大水深,重组动力束流,减小阻力,加大流速,防止漫流改道;在横断面构成一个固定最低点,即泥石流最大水深或最大流速点和固体物质集中点,成为固定的动力束流和集流冲砂中心;V型槽底能架空大石块,使其腾空呈梁式点接触,加上沟心尖底部位的泥石流浆体浮托润滑作用,泥石流固体物质能更顺畅地在槽内运动;V型槽底由两斜面构成,松散固体物质在斜坡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泥石流浆体合力指向下游沟心最低点,形成局部范围内的集流中心,呈立体束流,从而在三维空间上形成重力束流,更有效地排泄泥石流。
2、软基消能型槽
软基消能型槽即“东川槽”,其特点与全衬砌槽恰好相反。仅对排导槽两侧墙处理,完全裸露槽底,增大摩擦,并在槽底一定间隔设置贯穿型横向潜槛,利用潜槛拦截作用使泥石流在沟道中产生紊流,有助于泥石流大小颗粒间碰撞,消耗泥石流动能,调控泥石流运动速度。
“东川槽”优势在于:施工更简单、经济,仅对两侧墙加固;避免地下水顶托作用破坏槽底,减小泥石流磨蚀作用,维持地表地下水循环。“东川槽”适于下游有城镇、铁路、工厂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泥石流防治。但是,“东川槽”减缓泥石流运动速度,一定程度加剧了槽中泥石流淤积,故主要针对排导坡降较大的情况,需定期进行清淤处理;潜槛下游侧基角处强烈的冲刷淘蚀作用,使之更易倾倒垮塌;潜槛阻断了沟道上下游的生物联系,不利于沟道的生态修复。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