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采油污水回注处理方法专利背景

2022/07/16102 作者:佚名
导读:中国油藏大多属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随着常规油藏的逐渐老化,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不仅耗用大量水资源,而且采出污水量极大(大于采油量)。油田采出污水具有悬浮物高(50~700毫克/升),油含量高(20~300毫克/升),含盐量高(矿化度高达150000毫克/升),含油复杂(既有浮油又有分散油、乳化油),有机物成分复杂、难降解(除含原油外,还含有脂肪酸、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破乳剂、降粘剂、缓

中国油藏大多属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随着常规油藏的逐渐老化,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不仅耗用大量水资源,而且采出污水量极大(大于采油量)。油田采出污水具有悬浮物高(50~700毫克/升),油含量高(20~300毫克/升),含盐量高(矿化度高达150000毫克/升),含油复杂(既有浮油又有分散油、乳化油),有机物成分复杂、难降解(除含原油外,还含有脂肪酸、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破乳剂、降粘剂、缓蚀剂、有机硫(硫化物高达50毫克/升)等)。含油量高、水质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为此类污水的重要特征。采出污水与油层流体和储层配伍性良好,处理后用于油田回注可提高采收率,因此要求采出污水90%以上用于回注,同时可节省采油需要大量新鲜水。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渗透率低、地层孔隙细小,容易吸附、滞留注入水中的微小颗粒,如处理不达标强行回注,将造成地层堵塞,伤害岩心,注水压力上升,采油率下降,同时还会造成设备和管线结垢腐蚀。因此,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回注用水要求特别高:悬浮物≤1毫克/升,粒径中值≤1微米,油≤5毫克/升或1毫克/升。对于此类污水处理至达标回注水唯一有效方法为采用精细过滤,例如膜分离或硅藻土过滤。然而此类污水含油、含难降解有机物,极易造成过滤介质污染,有效使用周期极短,2010年10月前已有技术只能唯一采用膜分离,但膜污染后难以得到清洗恢复,造成膜更换周期也较短,工程实际难以接受。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油、有机污染物对膜的污染,使进入分离处理水基本不污染或少污染膜,是高效、稳定采用膜分离的关键;并且前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分离膜的选择和膜分离效率,同时影响投资、处理停留时间和运行费用等。为此,人们采用多种膜前处理方法,以降低处理水对膜污染。

中国专利CN1854093含油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先采用溶气气浮工艺处理,再经超滤膜系统处理得到高品质回用中水,再选择性采用反渗透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净化成为高品质水。

中国专利CN101264999油田采出污水处理工艺,先通过絮凝沉淀除去大部分悬浮颗粒和油类;上清液进行水解酸化,酸化水进入沉淀池中继续进行厌氧水解,上清水进入生物动态膜反应器,在好氧微生物分解及生物膜组件吸附过滤去除小粒径油滴和大分子。

中国专利CN101367564采油污水深度处理方法,采用三步进行:一、沉降预处理、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再送入气浮池处理,然后依次经一级单层石英砂过滤器和二级单层石英砂过滤器过滤;二、微滤处理:在微滤设备经0.01~1兆帕压力下进行死端过滤;三、循环超滤膜深度过滤处理,每运行1~8小时,进行水反冲一次,每运行8~48小时对超滤膜设备进行一次碱反洗,每运行5~20天进行一次化学清洗。

中国专利CN101671091特低渗透油田回注用采出水处理方法,一、投加混凝剂或浮选剂进行混凝沉淀处理;二、在上清液pH值为6~9、温度为15~40℃、矿化度为4000~6000毫克/升、悬浮固体含量为30~60毫克/升、悬浮固体粒径值为0.1~10微米、含油量为30~150毫克/升、CODCr为300~600毫克/升的条件下通入活性污泥-生物膜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6~10小时;三、将步骤二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通入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然后再过0.001~0.02微米的超滤膜。

上述方法膜前处理,由于油田采出污水的特殊性,均难以达到使膜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要求,实际未见工程化报导。其次,处理工艺复杂,停留时间长,投资及运行费用高。

该申请入首创了选择联合专性微生物菌群进行除油及降解有机物,达到了较好膜分离前处理效果,例如在先申请专利:CN03112720.7油田回注用采出水处理方法,采用芽孢杆菌属和极杆菌属组成专性联合菌群,最大限度降解油及有机物,减少了对后续膜污染,使膜分离能够持续进行,并且取得了实际工程应用成功,并已投入工程化应用。此法中专性联合菌群通过活性污泥为载体,然而活性污泥法本身存在的缺点,限制了工艺优势的充分发挥,例如:活性污泥法易发生偏流以及排泥导致部分微生物流失影响处理效果,因而要求有较大池容;其次,采用活性污泥作载体,进入后级超滤膜分离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并且污泥含量与反应池污泥浓度呈正比,通常膜分离污泥浓度达15-25克/升,后续膜分离只能采用价格较高的管式膜(例如内径8毫米),并不能采用精过滤方式过滤处理,为保持较高膜分离效率,限制了前处理污泥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因而限制了处理微生物量,造成整个处理时间仍较长,不包括回流,停留时间需5-10小时,甚至更长。再就是,管式超滤膜,采用错流分离,回流量高达30-60%,造成分离能耗相对较高,为通常膜分离的3-5倍。并且由于长的停留时间、大的活性污泥池,以及价格昂贵的管式膜,导致投资费用高,占地大,运行费用高(曝气量大,膜错流分离能耗较高)。因此投资费用高(仅膜成本吨水投资约1万元/吨)、处理运行费用高(吨水运行费用约2.7-3.0元)、时间长(5-10小时)是三大仍需改进之处。

在先申请专利CN200610096359.9炼油废水微生物深度处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和/或生物反应池载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动胶杆菌(Zoogloea sp.)、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球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globiformis)联合菌。同样降解油及有机物专性微生物混合同一工艺处理,上述不足依然存在。

在先申请专利CN200610096180.3油田回注水微生物处理,采用棒状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杆菌属(Corynebacteriumsp.)、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联合菌好氧生化处理及后续过滤处理。同样降解油及有机物专性微生物混合同一工艺处理,上述不足依然存在。

上述采用除油、降解有机物专性微生物处理,还有一共同不足,生物除油菌及降解有机物菌混合于一个工艺段,可能是由于相互不协同作用,限制了专性微生物的高效性,也是导致处理停留时间长的一个原因。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