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3个基本步骤: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纤维蛋白形成。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的不同,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在损伤血管内膜时,由FⅫ启动,完全依靠血浆内凝血因子,逐步使FX激活而发生的凝血称
为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首先FⅫ接触到异物表面被激活为FⅫa。FⅫ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FⅪ为FⅪa。FⅪa在Ca2 的参与下将FIX转变为FⅨa。FⅨa、FⅧa、Ca2 、PF。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FX为FXa,在FXa形成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进入相同的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如果是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FⅢ来参与,逐步使FX激活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组织因子,FⅢ与FVIIa结合成FⅦa一组织因子复合物,在Ca2 的参与下,激活FX成FXa。此外,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还能激活FIX转变为FIXa,从而将内源性、外源性凝血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凝血过程。
通常外源性凝血途径较快,内源性凝血途径较慢,但在实际情况中,单纯由一种途径引起血液凝固的情况并不多见,多是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相互促进、同时进行的。机体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虽然复杂,一旦开始,将会迅速连续进行,直至完成。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疑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疑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