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IBM公司生产了几款基于RISC 设计的处理器。其中801就是RISC之父John Cocke的杰作。最终15年后设计出Power 架构系列产品,若干年后更出出现一个影响深远的RISC结构的芯片系列ARM
这是八十年代后,RISC架构被工业界认可后发展起的一种,HP的HPPA-RISC
1975年,摩托罗拉推出 6800 ,该款处理器拥有78条指令集。摩托罗拉很多款单片装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设计思想都来源于6800 ,即使曾经很流行功能强大的6809 也是继承了6800 血统。1985年,摩托罗拉推出MC68010和已经命名为88000的32位RISC处理器系列。但1990年由于要全力研制PowerPC而被迫停产。
Z-80是由从Intel离走的Frederico Faggin设计的8位微处理器,被认为是8080的增强版,------是也是当年很牛的一款单片机,比后来风光无限的51系列更早进入中国,八十年代初学校都是以Z80为基础教学,那种需要用电视作显示器的单板电脑就是用的这种芯片。
不过最先推出的单芯片16位处理器当数TI TMS 9900。虽然出道后势头强劲,但TI为了发展DSP业务,不得不在1982年缩小9900的产量
半导体行业另一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就是后来收购了设计X86系列处理器的Cyrix公司的,这是1983年由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推出NS32032,也是一款RISC处理器,但是可惜的是RISC架构的处理器在个人电脑应用中只有POWERPC芯片的市场还算比较成功,其它的都可以说很失败,不过在另一领域:嵌入式应用中,RISC架构的处理器确是风光无限。
1981年,由斯坦福大学和部分研究者研制出MIPS。处理器利用了深度流水线技术。它通过简化指令的操作周期,解决了流水线的瓶颈-联锁问题,促成RISC思想的重要转变。
1982年,由美国伯克利大学研制的RISC-I,只有32条指令,并且具有流水线操作和使用寄存器窗口,性能比同时代单芯片设计都优越
ARM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而是通过授权生产来发展ARM系列处理器 。ARM公司在1990年11月英国剑桥的一个谷仓里成立,最初只有12人,经过11年多的发展,今日的ARM公司已经拥有700多名员工,其中60%以上都从事研发工作,ARM公司是一家既不生产芯片(fabless)也不销售芯片(chipless)的公司,它通过出售芯片技术授权,建立起新型的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和销售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模式取得极大的成功,采用ARM技术IP核的微处理器遍及各类电子产品:汽车、消费电子、成像、工业控制、海量存储、网络、安保和无线等市场,ARM技术几乎无处不在。ARM将其技术授权给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软件和OEM厂商,每个厂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独一无二的ARM相关技术及服务。利用这种合伙关系,ARM很快成为许多全球性RISC标准的缔造者。总共有30家半导体公司与ARM签订了硬件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中包括Intel、IBM、LG半导体、NEC、SONY、菲利浦和国民半导体这样的大公司。至于软件系统的合伙人,则包括微软、升阳和MRI等一系列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