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解颜色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觉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颜色描述体系的研究现状
1.2.3 彩色印刷复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题一
第二章 眼睛和视觉
2.1 眼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2 视觉功能
2.2.1 视角、视力与视场
2.2.2 光谱光视效率
2.2.3 色觉异常
复习思考题二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1 色光加色法
3.1.1 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3.1.2 色光加色法
3.1.3 加色混合种类
3.1.4 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
3.1.5 颜色环
3.2 色料减色法
3.2.1 色料三原色
3.2.2 色料减色法
3.2.3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3.2.4 物体的选择性吸收和非选择性吸收
复习思考题三
第四章 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4.1 颜色视觉
4.1.1 颜色的适应性
4.1.2 颜色对比
4.2 色彩心理学
4.2.1 色彩的心理表现类型
4.2.2 色彩的感觉
4.3 颜色视觉理论
4.3.1 三色学说
4.3.2 四色学说
4.3.3 阶段学说
复习思考题四
第二篇 描述颜色
第五章 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5.1 色彩的心理三属性
5.1.1 色相
5.1.2 明度
5.1.3 饱和度
5.1.4 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5.2 颜色感觉空间的几何模型
5.3 孟塞尔颜色系统
5.4 其他显色系统表色方法
5.4.1 自然色系统
5.4.2 奥斯特瓦尔德表色系统
5.4.3 中国颜色体系
5.4.4 色谱表色法
复习思考题五
第六章 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
6.1 颜色匹配实验
6.1.1 转盘实验法
6.1.2 色光匹配法
6.1.3 颜色方程
6.1.4 负刺激值
6.2 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系统的建立
复习思考题六
第七章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
7.1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的建立
7.2 CIE 1931 XYZ色度图与Yxy数字表色方法
7.2.1 CIE 1931 XYZ色度图
7.2.2 CIE 1931 Yxy数字表色方法
7.3 CIE 1964 XYZ补充色度学系统表色系统
7.4 物体(印品)色三刺激值xYZ的计算
7.4.1 光源的光谱相对能量分布
7.4.2 物体(印品)色三刺激值xYZ的计算
7.5 颜色的客观三属性
7.5.1 主波长
7.5.2 纯度
7.5.3 亮度因数
7.6 HV/C和Yxy的转化
复习思考题七
第八章 国际匀色坐标制与色差计算
8.1 颜色的宽容量和CIE 1931 XYZ颜色空间的不均匀性
8.2 均匀颜色空间
8.2.1 均匀颜色空间的发展
8.2.2 CIE 1976 L a b均匀颜色空间
8.2.3 CIE 1976 L u v均匀颜色空间
8.2.4 均匀颜色空间的最新研究进展
8.3 色差公式
8.3.1 CMC(1:c)色差公式
8.3.2 CIE94色差公式
8.3.3 CIEDE2000色差公式
8.4 色貌和色貌模型
8.4.1 色貌
8.4.2 色貌现象
8.4.3 色貌模型
8.4.4 CIECAM02色貌模型
复习思考题八
第九章 光源的色度学
9.1 概述
9.1.1 光的本质
9.1.2 光源
9.1.3 光源色三刺激值的计算
9.2 光源的色温
9.2.1 黑体
9.2.2 光源的色温
9.3 光源的显色性及其定量评价
9.3.1 评价方法
9.3.2 显色指数
9.3.3 光源显色性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九
第十章 颜色的密度学体系
10.1 密度
10.1.1 密度的定义
10.1.2 孟塞尔明度值与视觉密度的关系
10.1.3 密度的比例性和相加性
10.2 印刷油墨颜色质量的GATF密度评价方法
10.2.1 影响油墨密度的因素
10.2.2 评价油墨颜色质量的参数
10.2.3 GATF色轮图
10.3 印刷油墨密度和墨层厚度
复习思考题十
第十一章 颜色测量
11.1 目视测色
11.2 仪器测色的色度基准
11.3 颜色测量的几何条件
11.3.1 反射测量
11.3.2 透射测量
11.3.3 多角几何条件
11.4 分光光度测色仪
11.4.1 机械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11.4.2 电子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11.5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
11.5.1 光电积分式色度计
11.5.2 色差计
11.6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11.7 密度测量原理
复习思考题十一
第十二章 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
12.1 概述
12.2 色彩模式
12.2.1 RGB模式
12.2.2 CMYK模式
12.2.3 Lab模式
12.2.4 其他色彩模式
12.3 色彩模式应用的选择
复习思考题十二
第三篇 复制颜色
第十三章 同色异谱色
13.1 同色异谱的概念
13.1.1 基本概念
13.1.2 其他可能的解释
13.2 同色异谱的条件
13.2.1 改变观察者
13.2.2 改变照明体
13.2.3 同色异谱的辨别
13.3 颜色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13.3.1 目视评价法
13.3.2 照明体同色异谱测度评价
复习思考题十三
第十四章 彩色印刷复制
14.1 印刷网点
14.1.1 网点及其作用
14.1.2 网点的性质
14.1.3 网点面积率与网点扩大
14.1.4 印刷网点呈色
14.2 网目调(网点)复制
14.2.1 网点密度和网点面积率
14.2.2 油墨的叠印率与印刷色彩
14.3 颜色的分解和合成
14.3.1 彩色原稿
14.3.2 色彩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14.3.3 分色误差
14.4 配色理论及其应用
复习思考题十四
第十五章 色彩管理
15.1 色彩管理概述
15.1.1 色彩管理的内容
15.1.2 色彩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15.1.3 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15.1.4 色彩管理的步骤
15.1.5 色彩管理的作用
15.2 ICC Profile
15.2.1 ICC Profile的基本概念
15.2.2 ICC Profile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15.2.3 ICC标准中规定的四种色彩匹配方式
15.3 常用的色彩管理软件
15.3.1 Colorsync色彩管理软件
15.3.2 ICM色彩管理软件
15.3.3 基于CIECAM02模型的色彩管理系统WCS
15.3.4 Postscript色彩管理
15.4 色彩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复习思考题十五
附表
附表1 CIE 1931色度图标准光源A、B、C、E(等能光源)恒定主波长的斜率
附表2 计算组合昼光光谱分布用系数值
附表3 CIE一般显色指数计算用18号色样的光谱亮度系数
附表4 CIE特殊显色指数计算用9~15号色样的光谱亮度系数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