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潼”为主题,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名城、西部绿色菜都”发展定位,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促发展、惠民生、抓稳定,较好完成县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明显进展,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全县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7亿元,增长14.4%;工业总产值203.36亿元,增长73.3%;地方财政收入30.18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37亿元,增长4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276元、9508元,增长9.8%和1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3.2∶41.6∶35.2调整为21.4∶45.9∶32.7。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企业建设,民丰化工维生素K3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西南国际灯具城一期标准厂房等30个项目有序推进。狠抓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引进投资60亿元的天然气发电、投资18亿元的微动力电池等各类项目96个,到位资金4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5个、到位资金20.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南区污水处理厂、东区电镀园场平等16个项目竣工,110千伏哨楼变电站、南区污水截流干管等12个项目加紧建设,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强化要素保障,工业用电量增长13.1%,用气量增长27.6%。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大幅增加。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1.1亿元、增长53.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9家、达到153家,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6.62亿元、增长91.1%。
三、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完成22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启动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工建设“一坝三堤”滨江水体,滨江路二期建成通车,规划展览馆、滨江湿地公园、渝遂高速公路潼南收费站改造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柏树坪、毛家大院等片区改造有序推进。加快安置房建设,建成赖家坝安置房、垃圾处理场搬迁还建房等项目,推进新城四安置区二期、金福岛安置房等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引进新欧鹏集团等重庆知名地产企业,全年新开工商品房185万平方米、竣工48.3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市级卫生县城通过复查验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6%。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查处云海蓝湾、福江名城等小区乱搭乱建乱开挖行为,全年依法拆除违法建设397户、3.4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进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场镇基础设施项目39个,开工建设农民新村23个、完工12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1542户。全年新增城镇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43.4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改建城镇排水管网59公里,完成1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13个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彻底解决卧佛镇蛋鸡、塘坝镇肉鸭养殖污染突出问题,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全县森林覆盖率4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
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00平方公里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和2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规划通过市发改委、市农委审批,启动韦罐路、菜博园等项目建设,柏梓中渡村、崇龛临江村等一体化生猪标准养殖项目建成投产,“三线”镇街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田院经济、农民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点面结合、示范推动,全面启动“百村百园”建设。加紧筹备蔬菜博览会,展示区温室大棚、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基地基本成型。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全县流转土地51.7万亩,市县级龙头企业达到58家,新型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633个,蔬菜深加工企业5家。狠抓品牌建设,新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产品20个,建成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站,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县。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3600亩,整治土地6万亩、新增耕地52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8万亩;承担全市唯一的部级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建成万亩高产示范片25个。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0万亩、产量3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90万亩、产量180万吨,油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3.3万吨,蔬菜、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
五、商贸旅游日渐活跃。完善商业设施,隆鑫集团投资30亿元的新城商圈开工建设,滨江商圈一期1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竣工,西南国际灯具城二期完工、三期启动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仁豪物流园完成场平;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引进重庆百货等亿元级商贸流通企业3家。全年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15家、达到197家;新增注册商标223件、全市著名商标3件。打造旅游“升级版”,完成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启动陈抟故里景区建设,以西门片区为重点的大佛寺景区修缮一新,景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成功举办第六届菜花节,崇龛镇成为全市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年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
六、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坚持“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我承诺、你监督”,倒排工期,倒逼责任,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包装策划总投资244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涪江二桥安置房等30个项目竣工,绕城路、鹭鸶溪大桥等58个项目加紧建设,完成投资58亿元。“八个一”重点工程中的东安大桥、“一校一园”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大石桥水库、金福岛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着力保障项目用地和资金需求,全年征收集体土地3088亩,储备土地4500亩,出让土地3402亩,实现土地出让价款18.75亿元;融资项目获批16个、16.14亿元,到位资金10.73亿元;对上争取资金31.2亿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加快推进“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实施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51项、增长24%,专利授权216件、增长13.7%,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完成全县学校规划布局和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方案;改造农村薄弱学校64所,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1.8万平方米;加快整合闇公职中、恩威职中教育资源,免费培训中职学生3200余人,输出专业劳务人员1800余人。文体工作迈上新台阶,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上和镇独柏寺、崇龛镇千佛崖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大佛保护修复工程被评为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建成江北体育场,体育公园成为全国户外活动基地,我县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县医院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和中心供应楼主体工程竣工,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方案通过世行审查,县医院、中医院成功创“二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40个;加强防疫防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和美潼南志愿服务活动,花岩镇龙怀村农民吴恒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新闻工作有所创新,在全市率先建成广电安全播出监测系统,《潼南网》成为全市首批具有新闻资质的区县新闻网站。
八、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直面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和市委、市政府22件民生实事涉及我县的12件,全年各项民生支出27.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建成微型企业孵化园,入园企业52户;培训城乡劳动力3383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9.4%、98.2%;新建敬老院3所,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3个、村级公益性公墓3个;下决心开展城乡低保全面清理,规范低保救助秩序,正本清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330人,全县贫困人口减少8540人。扎实推进计生惠民事业,发放奖扶、特扶金978.2万元,“孕优”参检4700人。大力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开通6路公交车,完成1路公交车更新,投放出租汽车40辆,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建农村公路310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畅率100%。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成五桂镇、小渡镇、寿桥镇等2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整治病险水库8座,新建、整治山坪塘386口,红层找水打井2030口。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启动建设安置房3048套、廉租房1833套,建成安置房1592套、廉租房942套,加快安置1998年以来大批失地农民;大力推进13家企业改制,机械厂等11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欧怡项目得到妥善处理,小区交付使用,酒店成功拍卖;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有计划兑现欠发教师保留津补贴、民办教师养老和医疗保险、干部职工年终一个月奖励工资。
九、安全稳定持续向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四大行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分别下降57.6%、54.5%、81.5%,连续33个月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抓好信访稳定工作,逗硬执行领导干部包案处理信访案件和接待上访群众等制度,市级信访积案化解率100%,连续31个月无到市集访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八大类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18%,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61个月100%。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县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十、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七条实施意见”、“八严禁”、“十二不准”等系列规定,认真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议案建议125件、提案204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市长、县长公开信箱办结率100%。完善政府议事规则,聘请政府法律顾问和特邀监察员,围绕重大决策、财经管理、项目建设、土地出让、招投标等出台10个刚性制度,对1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对县政府工作每周进行盘点,切实加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推动工作落实。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66项,办理时限压缩41.4%。实施“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和竣工结算审计,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审减2.83亿元,审计竣工结算审减8025万元。大力规范经济秩序,处理闲置土地27宗、804亩,追缴历年拖欠税费1.73亿元,实现净偿债6.03亿元。严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
同时,人民武装、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构编制、司法、统计、物价、民防、气象、消防、邮政、通信、科协、档案史志、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罕见的“6·30”特大洪灾中,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市级相关部门鼎力支持,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全力参与支持,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开展抗洪抢险、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现大灾面前“零死亡”目标,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尤其是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救灾最危险的地方,广大干部和官兵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与受灾群众心手相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洪抢险壮歌,凝聚起加快潼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人心齐、泰山移。一年来,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大力指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建言献策、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设的朋友们、企业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主要工作
今年(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各项改革举措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潼南城市发展新区的开拓之年,是全面冲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2014年)政府工作,既是建设潼南城市发展新区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各项改革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为新一轮改革元年定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我们面临全面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赋予了潼南城市发展新区的重大使命,作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潼南肩负着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打造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发展重任,必将在政策支撑、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得到市里更多倾斜和支持。加之,我们在水资源、天然气、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加快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充足。随着南泸高速公路、天然气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潼南发展潜力将陆续释放,发展活力将不断增强。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潼南自身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城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已全部用完,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二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优,特别是二产业比较薄弱,比重还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牵引性项目不多,重点项目推进较为缓慢,特别是社会投资占比偏小,项目建设后继乏力。四是政府债务沉重,被列入债务红色风险管控区,资金保障面临不少难题,加快发展的压力与财政困难、资金紧张矛盾突出。五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优,信访稳定压力大,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矛盾和遗留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加快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干事创业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这些困难和问题,事关改革发展,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福祉。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真正学起来、忙起来、干起来,以响当当、硬梆梆的成绩,来报答组织的信任和父老乡亲们的重托!
二、明确总体要求,科学制定目标任务
今年(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把建设城市发展新区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改革统揽全局,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潼”总任务,以“四化”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1138”重点工作为抓手,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壮大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统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绿色菜都、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示范窗口”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立足潼南实际,抓住重点难点,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前提。围绕潼南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全新定位,我们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立新规、开新篇。要把“人民群众要什么”和“我们自己干什么”紧密结合起来,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为改革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针对我县属后发地区的客观实际,在加快发展上,我们既要奋起直追、又不能急功近利,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定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乱拍脑袋的瞎指挥,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坚持改善民生这一根本。我们发展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要直面我县民生工作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智力,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家门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生态环保这一底线。面对我县山清水秀的大好环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城乡绿化、水土保持、垃圾污水处理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全力保护好潼南这方生态净土。
——坚持真抓实干这一关键。我们要大力弘扬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坚决整治“四风”,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对定下来的事、看准了的事,必须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劲头,千方百计把它抓牢、干成、办好,努力推动潼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各位代表!机遇大于挑战,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认清形势中方向对头,在抢抓机遇中措施得当,在真抓实干中办法管用,就一定能在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一定能在区域比拼中赢得先机,一定能在城市发展新区建设中阔步前进!
三、加快推进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努力开创潼南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潼南发展。把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意识,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关键,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探索金融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做实融资平台,大力扶持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清理规范税费优惠政策,扩大“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启动预算决算公开工作,确保财政收支全面规范、公开透明。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在项目布局、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涪江以北地区更大支持。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快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以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和“渝西川东八区县”区域合作为基础,借力两江新区和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进一步推动与毗邻区市县深度合作,在更大空间和更宽领域开发开放。
(二)夯实园区平台,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围绕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和投产进度,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大力发展“4 1”产业集群,推动谛远机械等项目建设,建成全鑫农机项目,打造以汽摩零部件、农业机械、金属材料为核心的机械制造集群;以手机制造和电子信息配套为主要方向,充分发挥电镀园区资源优势,抓好电子联合会手机配件生产和品牌整机企业引入,加快推进天远微动力、潼翔电子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扩大电子产品品种和规模,集中精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化医集团在潼南无机化工产业定位,加快已落地化工企业建设,启动无机化工产业园、伟泰化工等项目,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全力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合理开发涪江、琼江水电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灯具产业链条,推进简氏纸业60万吨再生纸项目前期工作,竣工健能食品项目,全力打造以灯具灯饰、轻纺造纸及蔬菜加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集群。同时,以中航科技、华轩建材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产业。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建成H1、H5等骨架道路;东区建成电镀污水处理厂及电镀集中加工区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南区开展空间规划拓展,启动朝阳湖和洗菜溪片区土地整治前期工作。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重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企业税收4850万元。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规划建设工业供气管网,建成110千伏哨楼变电站,完善园区供水管网,抓紧协调加快开通火车货运站。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新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舒心舒身、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中期评估调整。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北六路、南五路建成通车,加快“一坝三堤”滨江水体建设,启动八角庙、方碑坡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金福岛、205线等安置房建设,建成新城四安置区一期安置房。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欧鹏中央公园、金福岛等项目开发建设,新开工商品房60万平方米、竣工35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探索试点推行城区人工清扫保洁市场运行机制,实施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管理,规范洗车场所,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6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3%。
同时,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大对镇级规划的指导力度,有序推进场镇开发,不断完善场镇道路、综合市场、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以创建卫生镇、园林镇、文明镇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场镇管理,大力整治场镇环境,持续开展城乡违法建设综合治理,杜绝违规建设“小产权房”;力争建成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3个。全年新增城镇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四)围绕特色效益,发展现代农业。集中力量打造100平方公里示范区核心区,建成韦罐路等基础设施,围绕粮油、蔬菜、生猪等优势产业,打造太安—柏梓—崇龛沿线鲜销蔬菜产业带。加快推进“百村百园”建设,围绕水产、花卉、经果、姜椒、中药材等产业,建设5万亩特色产业示范片,力争建成20个标准园和专业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办好第二届蔬菜博览会。强化主体培育,以“两江”、“三线”为重点,新发展市县级龙头企业25家、家庭农场60个,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成帝安农业、汇达柠檬等加工企业,新建冷藏保鲜库5个。做实“潼南绿”蔬菜品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新认证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产品10个、有机产品2个;推进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实施蔬菜种植保险5000亩、价格保险3000亩,水稻种植保险15万亩,玉米种植保险5万亩。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和假冒伪劣化肥行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实施土地整治6万亩,新增耕地460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2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0万亩,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年出栏生猪100万头。
(五)繁荣商贸旅游,打造边贸中心。以建设渝西川东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为抓手,培育商圈、做大市场、发展物流。滨江商圈一期投入运营,启动滨江商圈二期建设,加快建设新城商圈;建成西南国际灯具城三期市场,新培育家居、建材等一批专业市场;推进仁豪物流园建设。完成古溪镇等3个镇级商业中心建设,扶持发展玉溪镇等6个特色边贸镇;新引进亿元级商贸流通企业6家,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0家。立足“三色”旅游资源,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整合政策资源,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力争引入社会资本整体打造双江古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及服务设施,启动陈抟故里景区创3A、大佛寺景区创4A工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游,办好第七届菜花节,打造星级农家乐10家。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六)狠抓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力度。没有项目就不可能产生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用一批、包装策划一批的原则,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安大桥、绕城路、新城四安置区二期安置房等在建项目进度;适时开工建设S307绕城改线、大石桥水库、老鸦山水库等项目;建成鹭鸶溪大桥、朝阳湖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涪琼两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综合换乘枢纽客运站等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南泸高速公路、四川雅安—重庆—武汉特高压线路建设相关工作;包装策划太安弘艺乡村文化景区等项目,推进项目包装策划常态化、集中化;大力争取把潼南列入北安高速、都市快轨、市域铁路市级规划。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力争社会投资比例达到70%左右。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按垂直整合模式或同类聚集方式,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力争新引进企业30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7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依法加快推进金福岛片区、滨江片区等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征收集体土地3000亩以上。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确保资金链正常。立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川渝合作示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准确把握国家、市里政策和产业导向,对上争取资金30亿元以上。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专利授权230件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严格执行教育发展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启动潼南中学江北校区二期工程,加强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建设,逐步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矛盾;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探索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挖掘职教潜力,扩大职教规模,输出专业劳务人员1800人以上。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培育扶持创意设计、传媒出版等新兴产业;升级改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1个,实施镇级健身广场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启动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建设。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特色园、示范村和创业长廊,新增返乡创业实体700户以上,吸纳城乡劳动力2000人以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98.4%。切实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保有人问、有人帮、有人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失独”家庭关怀行动,“孕优”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八)办好民生实事,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要求和“五个坚持”原则,对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结合潼南实际,尽心竭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20件民生实事。交通建设方面:硬化农村公路160公里,实施撤并村通达工程40公里,解决12个撤并村通达问题,安装道路波形护栏15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线路1条,新增农村客运线路6条,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点30个,全面推行县城公交车IC卡收费系统管理。就业就医就学方面:加强就业服务,全县充分就业社区达到95%以上、就业村达到85%以上,协助市县重点产业招工5000人以上,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1.2万人以上;推进行政村和撤并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一校一园”实现秋季招生,启动2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5所教师周转房、4所学校食堂建设,为全县7.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周提供三次饮用奶。住房保障方面: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700人,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6处、安置500人;改造农村危旧房4000户;竣工安置房10万平方米、续建23万平方米、新启动4万平方米;改造城镇棚户区8万平方米。农村生产生活方面:完善镇街供水设施,红层找水打井3500口,解决7.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700口;新建户用沼气池2000口、大型沼气工程2处、养殖场联户沼气100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20个;完成2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便民服务方面:建成桂林小舟村防洪抢险应急通道;建设1个社区便民商圈;建成9个镇街派出所办公业务用房,完成法律援助案件700件;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0座;加快实施农网改造,改造10千伏配电变压器84台,新改建10千伏线路34公里,完成场镇老旧电网改造。关怀特殊困难群体方面:建设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站3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所,新建“民心亭”2个;完成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九)强化社会治理,维护安全稳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规范信访秩序,积极稳妥处理遗留问题,全力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力争不发生到市集访和进京非正常上访。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对各种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建设和美潼南。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认真总结汲取“6.30”特大洪灾经验教训,实化应急预案,落实物资储备、应急装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明确提出:如果环保有问题,经济效益再好的项目一律不引进!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项目进驻工业园区,适时启动新华化工、万利来化工等企业搬迁入园前期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循环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完成已建规模化养殖场集中整治,加强新建规模化养殖场监管。实施人工运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完成太安镇、别口镇等9处堤防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3%。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五城同创”,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新改造城镇污水管网30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9%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以上。
(十一)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加快发展上,我们决不能靠政府高负债来追求经济高增长。要制定分年偿债计划,今年(2014年)实现净偿债7.7亿元以上,力争2016年将政府债务控制在绿色可控区。健全偿债机制,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加大土地储备出让力度,从严控制土地,严格实行“招拍挂”,严禁BT项目;土地出让收入和政府融资资金必须统筹安排,严格使用管理,优先用于偿还债务;要通过长贷短贷置换等方式,调整债务结构,优化还债时序,形成“借用还”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严格按程序申报审批,任何单位不得擅自上马建设项目;严禁启动无资金来源的建设项目,禁止随意扩大建设项目规模,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确保政府性债务只减不增。
四、为民务实清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为民政府。按照中央、市委统一部署,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确保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我们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作为纯洁党性、脱胎换骨的过程,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勤务员。
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做到职责明晰、权限清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探索“一个窗口接件,一个窗口办好”工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发展电子政务,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充分发挥阳光潼南网和“114”政务热线平台功能,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三要全面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要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加大对招投标和政府合同等法律审查监管力度,重规范、讲规矩,真正维护法律权威。强化执法监管,严肃查处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闲置土地、税费清理,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包工、强阻工等违法违规行为,清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四要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实干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七条实施意见”、“八严禁”、“十二不准”等系列规定,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面对问题不躲闪、面对是非敢“亮剑”,面对歪风敢“翻脸”。特别要加大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力度,进一步治理政府部门慵懒散拖等问题,对不履职尽责、工作推进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行政责任。
五要强化权力监督,建设清廉政府。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媒体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一切腐败行为“零容忍”。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彻底改变惯性思维,退车腾房、减会削费,严控“三公”支出,形成长效机制。总之,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上一把牢实的锁,把钥匙交给人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