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实施方式

2022/07/16138 作者:佚名
导读:为了进一步说明《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罐箱调温系统2。 所述罐体1为一普通的罐式集装箱上的罐体结构,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卸料口11,其余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可为加热系统或者制冷系统,当为加热

为了进一步说明《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罐箱调温系统2。

所述罐体1为一普通的罐式集装箱上的罐体结构,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卸料口11,其余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可为加热系统或者制冷系统,当为加热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或者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当为制冷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包括两进气管21、两出气管22、多个控制阀23以及多根温度流管道24,还可以包括两进口盒25、两出口盒26以及多个防尘盖27。

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设置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前后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21和一出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及出气管22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23,所述控制阀23可为球阀。

所述多根温度流管道24分布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外侧,所述温度流管道24连接在所述进气管21与所述出气管22之间且在位于罐体1同一端的进气管21与出气管22之间形成通路。所述温度流管道24可包括多根联通管241以及多根纵向调温管242以及。

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两端,所述进气管21以及出气管22分别连接不同的联通管241,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可沿着所述罐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联通管241的设置数量通常可为四根,包括一第一联通管2411、一第二联通管2412、一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一第四联通管2414。具体设置位置可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一端(该端可为后端,亦即所述罐体1设置有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另一端(该端可为前端,亦即所述罐体1未设置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第四联通管2414分别与一进气管21相连,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第三联通管2413分别与一出气管22相连。

所述纵向调温管242连接在位于所述罐体1不同端的两联通管241之间且位于罐体1不同端的任意两联通管241之间连接至少一根纵向调温管242。所述多根纵向调温管242可平行间隔设置且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设置数量可为四至二十二根,由罐体1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设置。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或两根所述纵向调温管242时的情形,下面列举三个不同的实施例分别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四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六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3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八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还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进口盒25以及两出口盒26分别固定连接在各联通管241的外壁上,且所述两进气管21通过所述两进口盒25分别与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相连通,所述两出气管22通过所述两出口盒26分别与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通。

所述防尘盖27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的端部,当所述进气管21或所述出气管22不使用时,可关闭所述防尘盖27。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在使用时,当需要对罐箱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打开热/冷源输出设备,则热/冷流从进气管21进入第四联通管2411中后分为两股热/冷流: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1、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纵向调温管2422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另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4、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纵向调温管2423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也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当需要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则必须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3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再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热/冷流进入罐箱调温系统2后的气流方式与前述前端加热/制冷方式中相类似,故而不再赘述。(图1至图3中的实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图1至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罐箱调温系统通过对其上的温度流管道、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结构上的改变,使得在不影响原先加热/制冷效果的前提下,罐箱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罐箱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内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