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存和运输: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储存期一般在半年以上);运输时避免碰撞;修磨后应及时防锈处理。
(2)轧制控制:检验控制坯料质量;严格按照轧制工艺操作,防止超负荷轧制;轧材要洁净;防止跑偏、叠轧、断带等轧制事故。
(3)定期修磨和检测:根据轧机性能、轧制工艺和产品结构等,统计、分析、确定合理的轧制周期和修磨量。 确定轧制周期的原则是:辊身硬度上升不超过3%。(针对黑色金属); 确定修磨量的原则是:最小的修磨量必须消除轧制疲劳层,特别是辊面微裂纹必须彻底磨去。对于事故轧辊应反复进行磨削和检测,消除事故影响层,并连续跟踪三次以上。
(4)建立质量档案:轧辊投入使用前应检验并建立轧辊质量卡。记录轧辊号、规格及相关检测结果;记录每次换辊原因(如正常换辊、变规格换辊、划伤、剥落、粘钢、卡钢、裂纹、换辊等),记录每次修磨量,轧制钢号、规格、轧制量(轧制公里数或吨位)等。
(5)新换轧辊应先预热辊面至70~80℃并保温1~2h;冷轧工作辊应预热至30~50℃,保温后方可正常使用。 轧辊应有足够的冷却与润滑。乳液量:冷轧应大于5L冷轧轧制油量大于20L/ 乳液温度:中温轧制为30~40℃,冷轧为20~40℃,轧制油温度为30~50℃。
(6)定期回火或自然时效:轧辊修磨后进行低温回火或自然时效,松弛残余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