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陶塑瓦脊祠塑典型

2022/07/16318 作者:佚名
导读:广州陈家祠建筑顶部使用的石湾陶塑瓦脊都是双面人物脊,装饰内容丰富,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陈家祠采用的佛山陶塑瓦脊共有11条,瓦脊总长度约163米,每条瓦脊的装饰题材各异,主要内容为粤剧折子戏中的传说、故事及民间吉祥图案,共塑有人物1109个,这些瓦脊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首进5条和聚贤堂瓦脊由文如壁店分别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 年重塑

陶塑瓦脊 广州陈家祠建筑顶部使用的石湾陶塑瓦脊都是双面人物脊,装饰内容丰富,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陈家祠采用的佛山陶塑瓦脊共有11条,瓦脊总长度约163米,每条瓦脊的装饰题材各异,主要内容为粤剧折子戏中的传说、故事及民间吉祥图案,共塑有人物1109个,这些瓦脊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首进5条和聚贤堂瓦脊由文如壁店分别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 年重塑)和1893年(光绪十九年)烧制,中、后进东西两路的4条瓦脊由宝玉荣于1894年(光绪十八年)和1892年(光绪二十年)先后烧制而成,后进大厅的瓦脊则由美玉成完成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其中中进聚贤堂正中瓦脊由于损毁严重,1981年重修时由石湾建筑陶瓷厂仿制并安装。清代石湾陶业共分二十四行,制作瓦脊属于花盆行的专利。文如璧店是石湾最负盛名的陶业名店,其创始人文如壁是佛山顺德人,康乾年间的陶塑名工,也是制作陶塑人物瓦脊的始祖,他以自己的姓名为店号,后其子孙沿用其名号至清末。该店早期主要制作园林建筑装饰陶及日用陶器,后期以制作陶塑瓦脊为主。另外的宝玉荣店和美玉成店也是石湾著名的陶业名店。这些店号制作的陶塑瓦脊颇负盛名,清代后期的两广和东南亚一带的宫观寺庙建筑大都装饰了这些店号制作的陶塑瓦脊。

陈家祠11条瓦脊中以聚贤堂正中瓦脊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由39块饰件连接而成,共塑223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天官赐福、风尘三侠、招财进宝、香山九老等场面,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人物群像的背景是高低相望的亭台楼阁。整条瓦脊采用连景式组成,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

首进正中瓦脊由著名店号文如壁造,也是陈家祠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瓦脊之一。全脊长15米,共塑67个人物。题材有穆桂英下山、铁镜公主取令箭、书字换鹅、商山四皓等,瓦脊左右两边还饰有通雕云龙、博古花件等。这条瓦脊由不同的故事内容组成,就像在为每一个进入陈家祠的人出演永不落幕的高台戏剧。

其它各进各路的瓦脊长短不一,后进正中的瓦脊长27米,与聚贤堂正中脊长相当,它也是塑造最早的瓦脊(塑于1890年),最短的是首进东西两侧的瓦脊,只有5米长。这些瓦脊无论长短,都有完整的形制和排列,且装饰题材都很丰富,包括各种民间吉祥图案和粤剧折子戏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人物群像,人物群像的背景有瀑布、山陵、高低相望的亭台楼阁,还有各种花鸟、瓜果等造型穿插其中,使这些瓦脊显得生动活泼、绚丽多姿。

瓦脊上最吸引人的脊顶饰物是鳌鱼,龙头鱼尾形象,两根长而弯曲的触须伸向天空,龙鳍和鱼尾都呈展开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威武生动。鳌鱼又称螭吻、鸱吻,相传为龙生九子中的一个,属水、好望,饰于屋脊以镇火灾,取“水克火”之义;又有“跃龙于瓦薨”之势。它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种典型装饰,寓意“避火消灾、独占鳌头”。

石湾陶塑瓦脊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陈家祠屋顶装设了如此多陶塑瓦脊,表明了广东陈氏族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对修建祠堂的重视。陶塑瓦脊上的装饰题材,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这些造型精妙绝伦、釉彩鲜艳夺目的瓦脊,也反映了当时石湾陶塑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之高,并为近现代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石湾陶塑瓦脊为古建筑增添了异彩,它是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陶塑瓦脊

陶塑瓦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