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3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22/07/16123 作者:佚名
导读: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02年,全市预计(下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0亿元,比1997年增长65%,年递增10.5%,其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历史性跨越;实现财政收入87.4亿元,同口径比1997年增长119.6%,年递增1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为前五年的1.52倍。农业结构调整、"海上南通"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02年,全市预计(下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0亿元,比1997年增长65%,年递增10.5%,其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历史性跨越;实现财政收入87.4亿元,同口径比1997年增长119.6%,年递增1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为前五年的1.52倍。农业结构调整、"海上南通"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工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建筑业持续发展,质量、信誉有了新的提高;房地产、信息、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21.1:46.7:32.2演进为2002年的15.9:49.3:34.8。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改革实现新突破。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取得重大成果,企业改制面全省领先,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7年的19%增加到34%。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农民负担得到有效减控;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稳步推进,撤并了一批规模偏小的乡镇和行政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9亿美元,是1997年的1.8倍,其中出口总额25.3亿美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多。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外经工作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2002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达到3.4亿美元,是1997年的3.2倍。国际交往和海外交流进一步扩大,新结国际友城3个。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区城市建设规模空前,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综合功能日益增强,城市品位有了较大提升。濠河风景区生态环境建设荣获"江苏省人居环境奖"。狼山、濠河风景名胜区进入全国4A级旅游区行列。各县(市)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干线公路网化工程基本建成,村村通公路目标提前实现。宁通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南通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不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历史;通启、盐通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南通段开工建设,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奠基动工。港口、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大为改善,服务功能显着增强。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9%,比1997年提高8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市步伐加快。五年来,省级以上重点科技产业化项目实施300多项。到2002年,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2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11家、高新技术产品达460多个。人才资源开发工程规划顺利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成效明显。教育现代化工程稳步推进,34个乡镇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验收。基础教育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南通大学城建设和南通大学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工作成绩显着。一批文艺、新闻、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大奖。《南通市志》出版发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南通籍运动员在第27届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去年我市还成功申办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农村改水普及率提高20个百分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和统计、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气象、档案、保密、文博、地方志、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4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41.6%和2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54.7亿元,比1997年末翻了近一番。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2002年恩格尔系数为39.9%,比1997年下降11.2个百分点。住房条件大为改善,2002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3平方米,分别比1997年增加6.1平方米和10.6平方米。移动电话、电脑等现代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五年来共有15.3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平均每年扶持贫困户1.5万户,脱贫率在60%以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安全生产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江海志愿者等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典型,"送温暖、献爱心"蔚然成风,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引起全国关注,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军民共建、优抚安置、征兵等工作不断加强,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普法工作广泛开展,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政府和各部门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知情权进一步扩大。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日益密切。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民调工作得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严打"斗争成绩突出,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市社会政治稳定,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特别是近年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更加注重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工作着眼,从现阶段最具牵动性、突破性和基础性的事情着手,着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一)猛攻投入,增强发展后劲。把加大投入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组织力度,完善激励政策,建立重大项目办公日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组建市项目信息中心、投资促进中心,加强投入服务工作。坚持外资、民资、股资、银资和政府资金"五资并进",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施市重点建设项目38个,一批"双高一优"、科技计划和国债项目落户我市,同时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银行贷款规模扩大,2002年新增贷款93.9亿元,接近当年新增居民储蓄存款。2家企业成功上市,吸纳社会资本6.3亿元。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载体功能迅速增强。经不懈努力,南通出口加工区获国家批准设立并封关运作。国家火炬计划南通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长江国际化学纤维工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动工兴建。

(二)强攻改革,增创体制优势。大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并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拓宽改革的领域。行政管理型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制改企取得突破性成果。以社会化、多元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改制面达到90%。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住房分配、拆迁安置和经济适用房补贴的货币化。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市场化供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南通港实现属地管理和政企分开。营造宽松环境,放宽发展领域,落实激励政策,大力度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至2002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2.2万家,注册总资本达159.5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3.5倍和6倍。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7家资产经营公司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营运效率大大提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体系,覆盖面从原来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向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拓展。

(三)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重大机遇,精心构筑招商引资新平台,组织港口经济洽谈会,实现了利用外资的突破。2002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92.6%和86.1%。利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培育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增强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充分发挥江海岸线资源优势,明确了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新目标,推出了深入实施"以港兴城"战略的新举措,一批以港口为核心的重量级项目加速推进,临港产业加速催生。把上海作为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加快接轨上海步伐。充分发挥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了与上海在观念、体制、产业、环境等方面的接轨。

(四)提升形象,改善创业和人居环境。把优化创业和人居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加大力度,重点突破。全面优化创业软环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清理地方性行政措施,制定完善吸引外资、民资和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进行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审批,市级审批总事项减幅近50%。各级政府和部门强化亲商意识,积极为各类业主和科技人员解难题、办实事,激发了他们的投资创业热情。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在实现届初提出城市建设"年年见成效、三年换新貌"目标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高起点规划城市,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内着名院校和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高标准建设城市,拉开大城市发展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城市新景观,濠南路、濠东绿苑和环西文化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成为南通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高水平管理城市,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市容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切实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与时俱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创新、规范、高效、廉洁"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开拓创新作为组织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和着力点,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努力提高组织程度,加大工作落实力度。高起点确定工作思路,推动了外资热、民资热、上市热、改革热和城市热的形成,营造了"发展大升温、投入大突破、改革大推进、环境大整治"的浓烈氛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修改、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将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狠抓目标分解、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三个关键环节,形成比较科学的目标管理和考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实。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完善研究咨询网络,经常举办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报告会和论坛,提升了政府决策水平。开展以"服务经济建设、营造一流环境"为主题的行风评议活动,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和投诉中心,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经济审计监督,有效地探索了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是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并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南通形象在省内外显着提升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的五年。回顾五年特别是近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扬发展主旋律,是各项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定并坚定不移地实施切合南通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关键;顺民意,聚民力,得民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它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南通人民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南通建设的部、省驻通单位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与南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