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6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22/07/1698 作者:佚名
导读: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121.2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163.9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121.9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533元。粮食总产203万吨,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分别增长24%和111.3%。全社会用电量30.3亿千瓦时,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增长13.9%。

财政和金融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3.98亿元,在全省提升3个位次,增长38.2%。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5.1亿元,贷款余额20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9%和12.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增长48.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增长48.7%。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46%,其中出口创汇6795万美元,增长2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06万美元,增长28%;引进省外资金44.5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5万人,其中“4050”人员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增长1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开封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跨越,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发展的成效突出表现在:

五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与“九五”末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7.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8%。城镇化率达到33%,比“九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尉氏县、开封县、杞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了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比“九五”末增加247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万亩。人均畜牧业产值居全省第3位。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肉类、乳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万吨、4.2万吨和1.3万吨。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劳务输出达到9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46亿元。去年旅游接待量16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33%和107%。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7个。龙亭湖、包公湖景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369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3倍。新建重点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完成了黄蔡河、涡河、贾鲁河整治和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实施了9项国家级和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近2亿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10.6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万千瓦、变电容量1086兆伏安。投入141.5亿元新改建公路3381公里,新增“村村通”行政村1666个。公路通车总里程73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7公里。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1605亩,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

五年来,改革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行了“区带乡”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40家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造、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改组、改制,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完成了新一轮市、县(区)、乡(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乡财县管”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干线公路养护体制等交通改革任务。市政、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都迈出了新步伐。

五年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效能革命和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绿卡”服务制度,开通了企业信用网。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投资项目代理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以小时为单位的行政审批承诺。行政审批事项由1485项精简到207项。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赴香港、厦门、大连、杭州、温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及举办菊会,广交了一批客商,签约了一批项目,引来了一批资金。“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04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7%。平煤集团、晋煤集团、北京汇源、杭州开元、南京雨润、吉林皓月、辅仁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开封。扩大对外贸易,“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出口创汇2.2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9%。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永川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五年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100余项。投资30多亿元,完成了东京大道、内顺城路、大梁路和宋城路向西延伸等70多公里道路建设工程。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开工建设。整治了金明广场至东司门道路景观,改造市区背街84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7.9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7平方米。新增供水管网155公里、排水管网58.4公里、燃气管网291公里。新建了森林公园、午朝门广场、大梁门绿地和环城公园一期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1.1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88.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7.4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7平方米。出让土地5370亩,土地纯收益9.1亿元。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了城市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创“三城”工作,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荣获了省园林城市称号。

五年来,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施科技计划911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88项,4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我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省政府下达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金奖115个、银奖108个,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被列为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首批重点剧目。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8枚、省级比赛金牌300枚。夺取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镇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尉氏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到59.6万人,兰考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购买假冒伪劣药品先行“1 1”赔付的措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统计、对台、侨务、人防、气象、档案、史志、残疾人事业、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加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五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70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均分别在5万人和3万人以上。为扶持下岗职工就业,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4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成了10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年征收突破5亿元,失业保险费年征收突破4000万元。10.7万名城市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8万多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到定期定量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资金4324万元。免除了农业税,为种粮农民兑现直接补贴6480万元。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积极成效。取得了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完成了兰考县谷营黄河滩区1.15万人的移民迁建工程。修建沼气池1.16万座。完成了145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投入4881万元,解决了2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再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成了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市、县、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组织干部驻村和下访,实行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热点问题。以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为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涉霸犯罪团伙,有效治理了社会治安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开封复兴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各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开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关系开封长远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消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很重;经济外向度较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亟待增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较为困难;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社会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开封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这都给我市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经过“十五”的发展,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自身优势在展现,发展活力在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珍惜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保持“十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让开封在中华大地上重现光彩。

根据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汴、开放引进、旅游带动、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在创新中跨越,在开放中振兴,在奋斗中崛起,为实现开封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达到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7:4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到2010年达到39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达到27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48%。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实现出口创汇6亿美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创新型城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始终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汴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五是坚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彰显宋都古城特色,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提升开封核心竞争力。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活力,构建和谐开封。

“十一五”重点抓住八大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高工业竞争力

抓住省委、省政府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以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优势企业团队为核心,促进工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效益提高。优化工业布局。高标准做好杏花营工业区、汪屯工业区、边村工业区、黄龙工业区和尉氏县、兰考县、杞县工业区的规划工作,引导新上工业项目和搬迁企业向工业区集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产业培育、辐射带动、研发孵化的作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壮大纺织、食品、化工、医药和机械设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尉氏县、兰考县、通许县纺织工业带建设,支持尉氏棉业集团、天隆纺织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提升纺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果蔬饮料、粮食、肉类、大蒜、花生深加工业,抓好皓月集团肉牛加工、汇源三期等项目。以平煤集团、晋煤集团投资开封为契机,加快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支持开药集团、天地药业、康诺药业、前锋制药厂、河大制药厂等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医药生产能力。以空分集团、仪表有限公司、高压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提高专用设备制造水平。整合工业资源。运用市场、政策、行业自律等手段,整合汽车配件、空分设备、空间结构和预应力设备等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群式发展道路。多渠道引进外来资本参与企业改制和新产品开发,加大投入,培育品牌,逐步改变我市工业以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的状况,使企业做强、做精、做久、做大。抓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1.3亿元。引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放心、放开、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充实资本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资源节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从严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清理整治砖瓦窑场,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二)加强“三农”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搞好试点,积极推进,探索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借鉴先进经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开封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村容村貌规划、和谐村建设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措施。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兑现奖惩,支持五县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用好新增大工业项目用电价格优惠政策,壮大二、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组建涉农产业链技术促进中心,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关键技术、现代工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龙头企业达到11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20个。发展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成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就业能力,打造劳务品牌。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其中免费培训5万人;实现劳务输出100万人次,劳务收入50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通柏油路建设任务,建成82个乡镇汽车站和400个行政村招呼站。抓好涡河、贾鲁河、黄蔡河骨干河道整治和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农业灌溉三期工程。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让10万农民喝上洁净水。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10%。完成50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确保4.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抓好造林绿化工程,努力实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搞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2007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做好准备。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创新农村供销社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和合作经济组织。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转变乡镇机构职能,确保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只减不增。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文明进步。

(三)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抓住中原城市群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成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在沿线展开产业、商住、文化、生态建设布局。落实《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加强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及郑州市相关部门的对口交流与合作,推进郑汴两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对接互动、共同发展。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我市聚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人人为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的浓厚氛围。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编制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和2006年至2010年城市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审批管理,规划审批事先经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和公示,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加快汴西新区建设,完成夷山大街和黄河大街南北延伸工程。改造和完善东区基础设施,建成曹门至阿深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启动边村工业区建设,加快城市向东拓展延伸。通过西区和东区建设,推动老城区机关、企业和人口外迁。以开封城墙保护、水系工程建设和历史街区修复为重点,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努力形成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的城市风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抓好县城和朱仙镇等省定8个重点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以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理顺政府管理部门与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关系,使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对公益性文化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重点拉开分配档次,创新管理机制。对经营性文化领域,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网络服务、广告会展、休闲娱乐、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推介和引进一批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封分中心。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和发展开封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对19家旅游景点进行资源整合和转企改制,培育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宾馆、酒店、旅游购物中心的改造和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建设,开发县郊旅游资源,丰富“夜游开封”活动,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城市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的旅游促销机制。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8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卖代理等新兴流通方式。

(五)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妥善安置企业职工为前提,以增资扩股为主要形式,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对缺乏战略投资者参与的已改制企业要积极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严格考试录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依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队伍管理体系。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做好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搞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完成市污水处理中心和供水、公交、环卫、园林系统改制任务。推进财税体制和金融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扩大和规范政府采购,做好国库集中收付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抓好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本重组、资产优化和业务创新。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开封发展。

(六)实施对外开放主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

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引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督查认定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坚持利用外资与引进内资、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并重,着力在引进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建设,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和中介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长珠闽投资贸易洽谈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办好菊花花会。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扩大出口规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医药、化工、耐火材料、服装、机电和农副产品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和国际劳务输出。着力建设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舆论等手段,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深化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继续开展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理顺外商投诉受理中心和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中心职能,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的作用,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大企业周边和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造诚信开封。

(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谋划、推介、上报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把服务项目、建成项目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标准,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局面。今年全市共安排113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3亿元,其中省定重点建设项目13个。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阿深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段和开封至通许段分别投资8.1亿元和9.5亿元。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要建成使用。五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明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八)建设创新型城市,积极构建和谐开封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形成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进步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整合科技资源,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开封经济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实行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好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确定的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试验站等四大科研基地。教育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建设。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进开封大学、开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院校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全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人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加快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建设和谐开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特困重保。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督促各类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秩序,强化医院管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认真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开封”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以“两抢一盗”(抢劫、抢夺和盗窃)为重点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搞好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计划地逐步撤销城市街道办事处,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完善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惠济河、涡河、贾鲁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抓好水、空气、噪声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在省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继续做好统计、外事、对台、侨务、人防、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各项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指标。

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精简办事程序,履行服务承诺。察民情、解民忧,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实行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严格执行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等制度,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府。

求真务实,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在创新中跨越,在开放中振兴,在奋斗中崛起,为建设繁荣、兴旺、发达的新开封,实现开封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