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7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

2022/07/1693 作者:佚名
导读:突出产业主导和产业带动,促进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加快经济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三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更多精力、财力和物力,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认真落实种粮农民直补等7项补贴、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计划生育

突出产业主导和产业带动,促进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加快经济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三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更多精力、财力和物力,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认真落实种粮农民直补等7项补贴、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今年(2007年)市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6755万元,比去年(2006年)增加725万元。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进一步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优质玉米15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加快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力争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扩大优质烟叶、中药材、优质水果、牡丹种植面积,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0家、省级10家,申报国家级1-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孟西灌区、禹门河和金牛岭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做好前坪水库、伊洛河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6万亩。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完善村镇服务功能,重点抓好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户用沼气等农村公用设施建设。

(二)突出项目带动,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六大优势产业。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40个,力争实施300个,当年新开工124个,竣工120个,计划完成投资220亿元。其中安排先进制造业项目103个,总投资126亿元。重点抓好中信“新重机工程”、中铝洛铜10万吨电子铜板带、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扩建、洛阳石化800万吨炼油扩能、中硅高科3000吨多晶硅等84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华阳孟津电厂2×60万千瓦机组、一拖工业园、伊电集团40万吨铝板带热连轧及10万吨铝型材、洛钼集团日选矿9000吨白钨回收、双瑞万基1万吨钛合金板带材、偃师ITO导电膜玻璃等124个项目按期开工建设;一拖集团3万台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洛阳尚德二期90兆瓦太阳能电池等120个项目如期竣工。加快洛阳石化45万吨PX、吉利60万吨PTA、双瑞万基2万吨海绵钛、首龙集团5万吨高精度铝箔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等50个项目。积极培育重点企业。引导列入省重点的14户企业和8户高成长性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65家,超10亿元企业18家,超50亿元企业8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品80个,力争高技术产业比重达到省平均水平。加快高新区发展,力争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68亿元、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加强经济运行协调。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重点加强煤、电、气、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继续实行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搞好重点企业、亏损大户的扭亏增盈工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立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抓好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普通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和小火电机组;所有县(市)和吉利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所有火电机组完成脱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龙羽宜电循环经济试点,完成豫港电力等3家电厂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禁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全年建成标准化厂房36万平方米。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力争盘活建设用地3万亩。

(三)强化旅游主导,突出商贸带动,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旅游业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开发力度,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和国际性旅游城市,使洛阳成为更多游客的首选地和目的地。加快西南部山区主要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伏牛山生态休闲旅游精品;重点抓好小浪底及西霞院沿黄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开发,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星级酒店、万山湖水上娱乐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生态农业、工业观光和牡丹之都等旅游品牌;精心办好第25届牡丹花会、第4届河洛文化旅游节、小浪底观瀑节和中原滑雪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4万人次,总收入180亿元。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抓好金陵国际大酒店、建业太阳城、关林商贸城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知名商业旗舰店,全力打造涧西、西工、老城和新区商业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医疗卫生、商贸流通、健身娱乐等服务业向社区延伸,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的相互促进。加快发展房地产业。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力争全年商品房开工70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

(四)挖掘文化内涵,培育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好洛阳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主旋律和地方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洛阳形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精品;逐步将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建成集保护与展示为一体的遗址公园,继续参与并推进丝绸之路、大运河洛阳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搞好民间艺术的抢救、整理和发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大力发展牡丹书画、民间民俗文化,积极培育文化商品交易、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市场;鼓励和支持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和动漫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协会、彩票、俱乐部及体育中介机构产业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培育文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10家有实力的民营演艺团体。

(五)加快科技进步,促进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2007年)市财政安排科技专项经费2464万元,比去年(2006年)增加464万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国内重点高校,支持列入省百户重点企业、50户高成长性企业和市属30户重点科技企业建立一批研发机构。积极支持省级多晶硅工程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河科大申报博士点,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运用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资金、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重点抓好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海绵钛及钛合金工艺技术与设备、太阳能产业及配套技术等科技攻关,全年申报专利增长20%以上,力争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

(六)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偃师城乡一体化,开工建设偃师-洛宁、洛阳-吉利快速通道。加快卫星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吸纳更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培育骨干财源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力争偃师进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栾川、新安、伊川在全省前20名经济强县中位次前移,嵩县、汝阳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快县地位,宜阳、洛宁、孟津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进入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快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多的技术、融资服务。力争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6家、超10亿元企业5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