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2011年),我们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丹东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东港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优势和丹东产业发展布局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和壮大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广开增收渠道和大力保障民生促进群众生活的显著改善,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十二五”末期,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期翻番增长,确保百强县位次前移,实现城乡环境整洁美好、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把东港建设成为“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通过深入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使“十二五”时期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竞相发展期。
东港经济开发区要完成西区土地平整16平方公里,依托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实现引进投资超百亿元大项目和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的新突破,建设成为丹东临港产业核心区。再生资源产业园要建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丹港物流园区要成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建成东北东部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前阳经济开发区要完成前阳路等13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大孤山经济区要完成海洋红港区一期及配套工程,实施钢铁、石化、造纸、化纤等产业项目,全力打造成为丹东沿海经济带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支持大东港尽快建成亿吨商港,充分发挥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作用,促进重大项目集聚,实现临港产业率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海洋红港口建设,确保各项重大工程顺利进行,实现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扩大高效农业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业,设施农业规模增加2万亩,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区。做大沿海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精品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10万亩,加强滨海路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建设旅游产业连接带和水产品养殖示范区。壮大乡镇工业实力,以小城镇为节点,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完成乡镇工业园区土地平整5平方公里,加快项目入驻,建设“土地集约、项目集聚”的百里工业长廊。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十二五”时期成为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期。
按照扩张增量、延伸链条、发展集群的原则,进一步做大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上百亿规模的产业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四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再生资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均力争突破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
以我市被确定为省水产品出口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区域化农产品、水产品交易中心,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60户,打造水产品、果蔬、粮食、饲料和禽畜加工五大农产品加工板块,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档次。实施文化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滨海居住区等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海洋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实现由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综合服务功能转变,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引进更多的金融保险机构落户东港,争取3户以上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城乡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通过大力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十二五”时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
201国道东港至大孤山段,201国道至滨海公路大孤山区段、北井子区段、椅圈区段、长山区段、前阳区段,力争全部建成一级公路,形成全域高标准公路网络,保持东港公路建设水平在全国县(市)中的领先地位。
城市房地产开发面积年均不低于150万平方米,消除老城区平房区,主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推进前阳、孤山、长山、北井子等一批新市镇建设,加大对长安、黑沟、合隆等北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镇化率争取达到60%。加强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实施大小洋河堤坝加固、沿海防潮堤加固、大孤山输变电、大东港和海洋红港疏港高等级公路等项目,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惠及民生事业得到新发展。通过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十二五”时期成为人民幸福指数的稳步提升期。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实现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实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新建一所中学、两所新区小学和两所城区幼儿园,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206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和新区医院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实现群众文化体育场所村级覆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创建全国生态市,为全市人民创造文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