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四城联创有序开展,争先进位取得成效,全省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排名由第五位进至第三位,综合排名由第七位进至第五位,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7.4%,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增长11.0%,总量由全省第八位进至第六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0.8%。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粮食产量20.8亿斤,实现“五连增”。9项安全环保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出台落实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实行“同煤同用” “同机同用” “同材同用”,加强政银企对接,开展点对点帮扶,银行存贷比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落实煤炭行业三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34.69亿元,同煤、国电、威奇达等大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5.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新增小微企业2101户。大项目建设明显加快,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大张高铁环评获批、开工在即,煤制气项目环评通过技术评估,同煤塔山电厂二期等3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全国首个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获批启动,进口肉类口岸查验场获国家批复、园区道路已经开工。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制定实施转型综改“2255”行动计划。深化资源要素、体制机制、民生领域等十项重点改革。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科技投融资平台,由晋商银行放大10倍扶持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已向4户企业放贷2000万元。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晋投玄武岩院士工作站今天挂牌成立。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6.89%。迁入城镇常住人口增长339%。左云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通过省专家评审。三医院、五医院、同煤总院分别牵头成立医疗联合体,一医院、三二二医院成功升级三甲。阳光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华北地区首家新三板挂牌的小额贷款公司,绿苑饮品、上皇庄岗酒、吧吡啦食品、纠偏古膳要道食品在上海Q板挂牌。市商业银行升级更名为大同银行,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分支机构7处,京都村镇银行成立。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13.99%,全省第一。外贸出口增长40.7%,全省第一。蒙晋冀毗邻地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合作区建设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百园立农工程,新建各类农业园区33个、标准化养殖园区169个,新增设施农业3.3万亩。大力推进百企强市工程,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新增火电装机33万千瓦。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增风电装机3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4万千瓦。同煤60万吨甲醇项目试生产、10万吨活性炭项目投产,同车10万吨活性炭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和谐30吨轴重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综合型试验完成,大秦公司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成功。被商务部等十部委确定为全国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万昌物流园区进入全国物流园区50强。设立中国摄影展览馆大同中心。成功举办云冈文化旅游节、全国物流园区年会、国际汽车文化节等活动。跻身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第65名、旅游城市吸引力第41名、避暑旅游城市第11名。旅游总收入增长19.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44.5∶49.8,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0.2、0.8、0.1、5.7个百分点。
(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坚持规划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已报省,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大力推进名城复兴工程,西城墙瓮城主体、南城墙景观主体、明堂公园主体、云冈五华洞窟檐保护工程完工。展览馆平移到位,博物馆正式开放。御东公共活动走廊铺装绿化完成年度任务,图书馆外立面装修完成。大力推进城镇提质工程,新建城市道路80条126公里。天镇—大同高速全线通车,灵丘—涞源高速已经完工,国道208一级公路改建基本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改造159公里。汽车客运东站开工。天镇、浑源等县城改道工程开工,大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71.22亿元,6个省级、9个市级重点中心镇建设完成投资5.22亿元。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工程,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广灵获得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大同县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19.33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45.54万亩。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规划通过评审,拆除燃煤锅炉156台,新增集中供热350万平方米、天然气居民用户5.7万户。二级以上天数30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77,均列全省第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持续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水冲式公厕13座、小型垃圾转运站15座。城乡清洁工程投资1.86亿元,问责65人次,常态化机制初步形成。被住建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天眼工程投入使用。
(五)民生保障得到改善。大力推进收入倍增工程,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0%,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提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标准,并向低职级人员倾斜。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为6992名失业人员和1.28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取暖补贴,为农户免费发放暖心煤74万吨,为2.76万户因病致困家庭发放救助金,为7639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6个,完成投资22.5亿元,4.6万人脱贫。3.7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城乡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新开工4.66万套,建成3.43万套。深入开展“安置年”活动,安置房竣工1.71万套,安置1.33万套、4万人,安置公产危房1045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4万户、农村住房抗震改建试点7740户、移民搬迁10630人。南郊口泉列入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开工搬迁治理项目14.4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百校兴教工程,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大同师范、大同铁一中建设工程基本完工,特教学校开工建设,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5所,新建标准化幼儿园24所、中小学操场55个。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工程,安全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考核目标内。归还政府到期贷款本息40亿元,协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43亿元。
(六)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集中整治“四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30项,发布制度22项,压缩文件25%、精简会议20%,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68项,清退违规公务用车147辆。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7%。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和重点领域腐败案件。主动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5件、政协委员提案229件,办结率均为100%。完成3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起草论证工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强化政务大厅“两集中、两到位”,办结行政审批事项增长37.37%,办结率99.9%,办结建设工程各类审批事项增长1.7倍。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良好,日均受理群众诉求750条,办结率98.9%。信访服务中心良好起步,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廉政教育基地即将投用,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建设。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顺利完成。舆情负面关注度下降46.24%,进京非访下降61.9%,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同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驻同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大同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问题不容忽视,更需高度警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比预想的更加严峻复杂,煤炭、电力、房地产三大主导产业量价齐跌,企业经营困难,社会投资意愿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倒数第一。二是县域经济规模不大,民营经济活力不强,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大,民生社会事业欠账多,扶贫攻坚难度大,信访维稳任务重。三是不确定风险因素明显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压力陡增,政府债务进入归还高峰,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滞后,政务环境不优,职能转变不到位,“四风”问题尚未根绝,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失职渎职行为依然存在。五是“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发生多名市县主要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大同形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必胜信心,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发展,不负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