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15年桐庐县政府工作报告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22/07/16153 作者:佚名
导读: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发展新阶段。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我们既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更要积极抢抓桐庐在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美丽建设、生态文明、交通改善等方面的新机遇,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战术上精准发力,推动桐庐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发展新阶段。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我们既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更要积极抢抓桐庐在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美丽建设、生态文明、交通改善等方面的新机遇,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战术上精准发力,推动桐庐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风景桐庐提升年、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深化“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奋发有为,克难攻坚,着力加快“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中国最美县建设,全力开创绿色崛起、转型发展新局面。

201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自营出口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杭州市平均水平以内;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各项指标继续削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我们将重点把握好六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一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趋势规律的研究,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把握,以美丽经济为方向,狠抓转型升级新成效;三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四是更加注重美丽城乡、生态文明的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发展新优势;五是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努力实现民生事业发展新普惠;六是更加注重苦干实干、创先争优作风的弘扬,全面彰显干事创业新风貌。

为实现今年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智慧经济、美丽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构筑智慧平台。加强与滨江高新区的产业协作,加快智慧安防、智慧医疗、通信设备等产业园建设,打造以富春江科技城为核心的杭州智慧e谷拓展区。推进汇丰大厦、海陆世贸、农产品等电商产业园建设,提升分水、城南、江南、横村等乡镇(街道)电商孵化园,打造以迎春商务区为核心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加快富春山健康城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加速慢生活体验区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以富春山健康城和慢生活体验区为核心的智慧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全面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建成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全国培训中心,运营淘宝网“特色中国·桐庐馆”,提升“阿里巴巴·桐庐产业带”,力争全县电商骨干企业销售总额达20亿元。建成投产海康威视一期、英飞特电子等重点项目,培育数字安防、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三通一达”基地和蜂网公司快递配套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办好国际快递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促进快递物流业集聚发展。

大力推进智慧应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深入实施传统行业“机器换人”,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景区、宾馆、民宿等无线网络建设,鼓励经营业主运用电子商务拓市场。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桐庐地理信息应用平台,提升“数字城管”功能,加强交通组织智能化管理,推进“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建设。建成“智慧农村”100个。

大力培育美丽经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构建覆盖一、二、三产具有桐庐特色的美丽经济。加快颐居智慧养生产业园、瑞金—富春山居健康养生基地、江南国际养生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把健康养生、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优势产业。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和美丽城乡资源,招引更多健康养生、文化创意、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项目落户。积极对接浙江省百个“特色小镇”计划,深入谋划电商小镇、金融小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推进特色产业、民宿经济、村落景区发展,加快从建设向经营转变的步伐。

(二)强化精准发力、精准服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突出创新创优抓工业。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力争全县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突破500亿元,迈入全省工业二类县行列。着力建设重点项目66个,扩大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磁性材料、绿色化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狠抓水电装备制造、针织服装、制笔、箱包等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工业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小微企业的培育,新增亿元企业4家、规模企业20家。优化工业用地规划布局,有序开展“两带一城四区”平台建设,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工作。

突出做精做强抓服务业。开展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化全域旅游改革,启动省级旅游业发展示范县创建,推进富春江大景区5A创建,以举办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活动和《我们15个》电视节目等为抓手,进一步打响桐庐旅游品牌。加快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等平台建设,推进传统景区提升改造,启动建设3条旅游风景道,实施丝绸文化博览中心等休闲旅游项目55个,完成投资21亿元以上。推进中欧城等商贸综合体建设,建成朝霞路美食街,中杭路服饰街创成市级特色街区。

突出高效生态抓农业。加强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000亩。加强“万元亩值”、“色彩农林业”的示范推广,推进“一乡一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提质扩面,新发展设施农业3000亩、农林高效示范基地6500亩。依托低山缓坡、山塘水库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开展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工作,深化农作制度创新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三)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强化精准招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辐射,紧盯央企、浙商和外资,加强主导产业招商,突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力争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亿元、浙商回归资金15亿元、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深化区县协作,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4亿元以上。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突破“221”行动计划,集中精力抓好2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10个以上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工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细化社会资本投资公建项目准入流程,提升社会投资比重。

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垦800亩,清理闲置、盘活存量土地500亩,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升融资能力,实现多元化筹措资金。强化重大决策执行监察等协调推进机制,以优质高效服务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

(四)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带动,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桐改538计划”。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清单。实行差别化水电气价格、土地供应等机制,深入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服务,推进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省民间融资管理创新试点县建设,组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强化政府融资管理和债务管控。加快农村确权赋权改革,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探索排污权初始登记和交易制度,推进重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等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创新“双十”培育,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支持建设研发中心、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推进科技孵化园建设,发挥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科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研发中心5家,新增省市名牌5个、著名商标7个,专利授权量1300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1315”工程,深化“百名硕博进桐庐”专项引才活动,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引育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外贸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出口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注册国际专利。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收购海外资产,建立企业营销网络或加工基地。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扩量提质。

(五)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协调,加快美丽桐庐建设。

坚持精品理念,深化最美县城建设。完善美丽县城建设规划,更加注重重大区块、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全力推进杭黄铁路(桐庐段)及站场建设,有序实施杭黄铁路站场综合体、柴埠综合体等区块拆迁改造。加快柴埠大桥(暂名)、疏港公路、城市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完成城北入城口景观工程、洋塘路改造,统筹推进春江东路、城南路、梅林路、滨江路等道路改造建设。推进开元街、浮桥埠区块拆迁安置房建设和项目招引,继续开展“四改联动”工程,分期实施主干道两侧建筑立面整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共管、公众参与的“大管理”机制,深化城市管理问题“三清”集中整治,扩大精细管理覆盖面。

提升完善功能,深化魅力城镇建设。加快分水小城市建设,改造提升武盛古街,做靓小城市东入口景观,建成开放分水文体中心等公共设施。实施富春江镇市民休闲广场、横村镇旧城改造、江南镇深澳至青源道路建设等46个中心镇政府投资项目,加快中心镇集聚工程建设,创新城镇落户管理,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瑶琳、百江、钟山等乡镇特色化发展,支持莪山“中国畲族第一乡”、合村“全域旅游先行乡”、新合“红色经济”开发建设。

围绕村美民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新一轮培育村、精品村建设,建成市级风情小镇2个、精品村10个。推进美丽乡村连线成片,横村产业风情带、瑶琳运动休闲带、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创成市级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启动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挂牌保护农村50年以上历史建筑,完成重点历史建筑维修40幢,推进首批国家传统文化村落、“杭派民居”等试点建设。巩固清洁桐庐、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全面建设村落景区,壮大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创成2A村落景区5个,建成民宿经济示范村20个。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转化集体经济薄弱村30个以上。深化“联乡结村”活动,实施帮扶项目100个。

(六)坚持环境立县、低碳发展,彰显绿水青山魅力。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深化“河长制”,加强水质巡查监测,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有效运行,全面完成城镇截污纳管任务,巩固深化“随时能游、随处能游”治理成果。实施强库固堤工程,开展中小河流和小流域治理,做好县城和乡镇(街道)排涝整治工作。推进千岛湖配水工程桐庐县域配水项目,建成分水供水一期项目。落实城市居民用水和企业阶梯式水价制度,抓好重点领域节水,争创节水型城市。

着力深化“三改一拆”。结合重点区块、重点项目建设,分类实施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全年完成改造面积20万平方米。巩固深化“无违建县”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严控新违建、新超建发生。加强拆后土地规划利用,完成土地复耕100亩、复绿200亩,新增宅基地100亩。

持续抓好生态治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完善重污染行业长效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刷卡排污和总量控制。深化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县城建成区“无燃煤区”建设。做好高污染机动车限行和黄标车淘汰工作,加强秸秆焚烧、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等治理。深化“四边三化”、“三江两岸”工作,推进美丽公路、生态河道等建设,完成绿化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土壤修复工程。推进矿山治理复绿。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七)加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幸福。

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个,适当提高老年人春节慰问金标准。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开办养老机构。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加强医保就诊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创新拆迁安置方式,多渠道供给保障性住房和拆迁安置房。

发展社会事业。深化与浙江工商大学的全面合作,加快杭商院二期项目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名师名校长分类培养机制,加强与名校的合作,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推进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春泥计划”示范村10个。深化上海瑞金、杭州市一医院两个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重点学科建设。开展省级慢性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创建。推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加强越剧、剪纸、故事、书画等特色品牌培育,推进“中国书法之乡”创建。举办全县第五届运动会。

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开展省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工作。深化“桐庐百姓日”、“政府开放日”活动,启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落实“社区减负”制度,推进社区工作转型。深化“楼下书记”、村级商会、村级慈善分会等组织建设,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基层自治水平。推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工作,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实施县内信访事项终结、信访积案分类管理考核机制,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加强公安工作“四项建设”,推进平安网格与信息网“两网融合”,完善110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功能,努力打造与中国最美县相匹配的社会治安环境。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