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地震地震分布

2022/07/16272 作者:佚名
导读:地震时间分布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这跟地质情

地震时间分布

1901-2010年全球地震活动态势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这跟地质情况有关,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而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偶然的地震往往能量巨大,瞬时引发,并不是周期内。

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东部的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至200年左右。如陕西渭河平原地震带,从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间,就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后几十年,地震比较活跃。1570年以后这一带就没有6级以上地震,连5级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统计情况

活跃期

平静期

7级以上地震(次)

Mmax

1897年~1914年(18年)

1915年~1919年(5年)

6

8.25

1920年~1934年(15年)

1935年~1945年(11年)

11

8.0

1946年~1957年(12年)

1958年~1965年(8年)

15

8.6

1966年~1976年(11年)

1977年~1987年(11年)

13

7.8

1988年~1997年(10年)

10

7.6

中国地震信息网关于20世纪中国地震活跃期的统计情况

起目年份

7级以上地震

死亡人数(万)

备注

1895-1906

10次

次料不全

1920-1934

12次

25-30

1946-1955

14次

1-2

主要在青藏地区活动

1966-1976

14次

21

1988-

未结束

地震地理分布

  • 世界地震分布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分布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 中国地震分布

中国及周边地区地震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中国主要地震带

台湾带

海原-松潘-雅安带

河西走廊带

炉霍-乾宁带

天山带

闽粤沿海带

山西带

马边-巧家-通海带

花石峡带

哀牢山带

东北深震带

渭河平原带

冕宁-西昌-鱼鮓带

拉萨-察隅带

兰州-天水带

营口-郯城-庐江带

银川带

腾冲-澜沧带

西藏西部带

河北平原带

资料来源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