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从事乌金纸生产的朱赵炎,从桐乡县(今桐乡市)石门镇,迁回崧厦蔡林老家,为求生计办起了乌金纸家庭作坊。新中国成立后,招亲属、邻居为工人,言传身教,逐步发展壮大,从而崧厦镇有了乌金纸的制造行业。后逐渐衰弱,非遗普查后又重新进行挖掘与整理。
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把一张普通的黄纸制成精良的乌金纸要经过三大环节、许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力大、心细、手轻。所谓“三大环节”,第一就是要把黄纸经过浸纸、窄纸、晾纸、夹纸、发纸、敲纸、揭纸、剪纸等为后续工序作准备;第二就是制作熏纸的墨水,经过熏煤、刮煤、蒸牛皮膏、挨烟、放水等工序制成墨水;第三就是把制成的墨水,在准备好了的黄纸上通过刷煤、烘干、理纸、敲纸、捉纸、数纸、剪纸等工序完成整个作业。
乌金纸主要用于制作金、银、铝箔时的垫铺,用乌金纸夹住(做垫铺)打出来的金、银、铝箔被许多工厂用作制造商标。崧厦乌金纸有其纸张既韧又薄,墨匀无斑块、色泽乌黑铮亮的特点,所以一直受到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制造业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