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化学分析法1
1.1电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1
1.1.1化学电池1
1.1.2电极电位2
1.1.3电极的极化6
1.2电位分析法7
1.2.1参比电极7
1.2.2指示电极8
1.2.3电位法测量仪器14
1.2.4电位分析法15
1.3电质量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18
1.3.1电质量分析法18
1.3.2库仑分析法21
1.4伏安分析法24
1.4.1极谱分析法25
1.4.2循环伏安分析法35
1.4.3电流型生物传感器37
习题39
参考文献40
2原子发射光谱法41
2.1概述41
2.2理论42
2.2.1原子光谱的产生42
2.2.2原子谱线的强度45
2.3仪器47
2.3.1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47
2.3.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63
2.4分析方法66
2.4.1定性分析66
2.4.2半定量分析67
2.4.3定量分析68
2.5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与校正69
2.5.1光谱干扰69
2.5.2非光谱干扰70
习题72
参考文献73
3原子吸收光谱法74
3.1概述74
3.2理论75
3.2.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75
3.2.2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轮廓75
3.2.3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77
3.2.4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77
3.3原子吸收光谱仪79
3.3.1光源79
3.3.2原子化器81
3.3.3分光器83
3.3.4检测系统84
3.4干扰效应及其消除方法84
3.4.1干扰效应84
3.4.2背景校正方法85
3.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89
3.5.1测定条件的选择89
3.5.2分析方法91
3.6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91
3.6.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其类型92
3.6.2原子荧光测量的基本关系式93
3.6.3原子荧光分析仪器93
3.6.4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94
习题94
参考文献95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6
4.1概述96
4.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97
4.2.1分子结构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97
4.2.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01
4.3吸收定律104
4.3.1吸收定律104
4.3.2吸收定律的适用性106
4.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9
4.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109
4.4.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111
4.4.3分光光度计的校正113
4.5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14
4.5.1单组分定量测定114
4.5.2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同时测定116
4.5.3分光光度滴定116
4.5.4差示分光光度法117
4.5.5导数分光光度法118
4.5.6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19
4.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20
4.6.1定性分析120
4.6.2定量分析121
4.6.3平衡常数的测定121
4.6.4配合物结合比的测定123
4.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125
4.7.1荧光和磷光的产生126
4.7.2发光参数128
4.7.3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30
4.7.4荧光定量关系式133
4.7.5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133
4.7.6荧光和磷光分析的应用134
4.7.7化学发光简介135
习题136
参考文献137
5红外光谱法138
5.1概述138
5.1.1红外光谱法概述138
5.1.2红外光谱区域及其应用138
5.2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139
5.2.1双原子分子振动的机械模型——谐振子振动140
5.2.2振动的量子力学处理141
5.2.3分子振动方式与振动数143
5.2.4振动耦合145
5.3红外光谱仪146
5.3.1红外光谱仪的组成146
5.3.2色散型红外光谱仪147
5.3.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48
5.3.4红外光谱测定中的样品处理技术151
5.4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56
5.4.1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157
5.4.2影响官能团吸收频率的因素164
5.5红外光谱的应用165
5.5.1红外谱图解析165
5.5.2定量分析应用167
习题168
参考文献169
6核磁共振170
6.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170
6.1.1核磁共振的产生170
6.1.2弛豫过程172
6.1.3核磁共振参数173
6.2核磁共振波谱仪177
6.2.1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177
6.3实验方法和技术182
6.3.1样品的制备182
6.3.2记录常规氢谱的操作183
6.3.3记录常规碳谱的操作183
6.3.4记录二维核磁共振谱184
6.3.5多重共振185
6.3.6动态核磁共振实验186
6.4核磁共振氢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188
6.4.1化学位移188
6.4.2耦合常数192
6.4.3谱图解析192
6.5核磁共振碳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195
6.5.1化学位移196
6.5.2耦合常数197
6.6二维核磁共振谱198
6.6.1同核位移相关谱198
6.6.2异核位移相关谱200
6.6.3总相关谱201
6.6.42DINADEQUATE201
6.7核磁共振的应用202
6.7.1核磁共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202
6.7.2核磁共振用于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209
6.7.3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210
6.7.4核磁成像211
习题212
参考文献215
7气相色谱法217
7.1概述217
7.2气相色谱的基本理论218
7.2.1气相色谱常用术语218
7.2.2塔板理论221
7.2.3速率理论222
7.2.4分离条件的选择224
7.3气相色谱仪228
7.3.1载气系统228
7.3.2进样系统228
7.3.3检测系统228
7.3.4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234
7.4气相色谱柱234
7.4.1气固色谱填充柱234
7.4.2气液色谱填充柱236
7.4.3毛细管柱238
7.5定性与定量分析241
7.5.1样品制备241
7.5.2定性分析241
7.5.3定量分析244
7.6毛细管气相色谱249
7.6.1毛细管气相色谱的特点249
7.6.2毛细管气相色谱进样系统251
7.6.3毛细管气相色谱的一些特殊检测器252
7.7气相色谱应用及进展253
7.7.1衍生化技术253
7.7.2裂解色谱技术254
7.7.3顶空进样技术254
7.7.4二维气相色谱254
习题255
参考文献256
8液相色谱法257
8.1概述257
8.2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基础258
8.2.1液相色谱的速率方程258
8.2.2峰展宽的柱外效应260
8.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261
8.3.1液液分配色谱法261
8.3.2液固吸附色谱法263
8.3.3离子交换色谱法263
8.3.4离子对色谱法264
8.3.5离子色谱法265
8.3.6空间排阻色谱法266
8.3.7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267
8.4高效液相色谱仪268
8.4.1高压泵269
8.4.2梯度洗脱装置269
8.4.3进样装置270
8.4.4色谱柱270
8.4.5检测器271
8.5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276
8.5.1液液分配色谱法及离子对色谱法固定相276
8.5.2液固吸附色谱法固定相278
8.5.3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279
8.5.4排阻色谱法固定相279
9质谱分析法299
10其他仪器分析方法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