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筑移位保护,珍视才能“重生”
当下,古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充分利用古镇文化的优势,其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整修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项目。浒墅关镇的做法,应被视为一个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也当是展示“文化苏州”建设的一个窗口。
最近,苏州浒墅镇一幢民国建筑很抓“眼球”。这幢原为蚕种场的办公楼,经过平移后将成为桑蚕文化的展览馆,可以预见,经过必要的修复,旧楼的文物价值和展示功能也能得到更好凸现。
保护古建筑,珍视才能让它们重生。这些年,时不时会曝光古建筑毁坏的新闻。有的古建筑,时间不一定很长,参照相关古建保护的条件,也可能会被冷落,甚至被拆毁,而事实上它们同样具有很好的文物价值,尤其在某些地方早已是一种“稀缺资源”,就更应该倍加呵护。像浒墅关镇的那幢民国建筑,对于该镇的镇史研究,展示苏州桑蚕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符号性的价值,因此,政府部门进行及时保护和规划整修,其作用就不可小视。
要看到,在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古建筑的价值得到共同认知,但同时保护的困难也会增大。前几天,来苏参加专家咨询会的专家就指出,古城保护要坚持“保为先”,不仅要整体保护,而且要注重细节,小到一口井,一个石鼓墩。这样的“保护细则”,更多体现了要珍视古建筑的要求,这当中,包括对于苏州乡镇上的古建筑,古镇保护就应该像浒墅关镇那样,能够对一幢民国建筑进行悉心的保护。
不能否认,我市也有一些乡镇的古建筑依旧处于尴尬状态,为此,本市的一些文史专家也多次作过呼吁,但苦于抢救和维修资金不足等原因,保护古建筑的进程非常缓慢,因此,如何创新保护机制,提升保护实效,也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实事工程”。
苏州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古城、古镇和古村获得有效的保护,其中的古镇保护理应是一个重要内容。当下,古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充分利用古镇文化的优势,其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整修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项目。浒墅关镇的做法,应被视为一个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这样的案例也当是展示“文化苏州”建设的一个窗口。